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的文化内涵及其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西”一词系由两个单个的方位名词“东”与“西”组合而成,其化内涵十分丰富。历史源远流长。在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在日常用语中更是不可或缺。其内涵由最初的指方位,发展到指物品、人、动物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词序为“东西”而非“西东”亦有缘由。其英译亦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国人在提到方位时,常常说“东南西北”或“东西南北”,一般“东”在前“西”在后,“南”在前“北”在后,极少将“东西”、“南北”的次序倒过来。例如,人们常说“东西长安街”、“南北大运河”,还没听人例过来说“西东长安街”、“北南大运河”。中央电视台还有个栏目叫“东西南北中”。还有,像口语和成语中的“南来北往”、“南腔北调”、“南征北战”、“南辕北辙”等都是如此。可是外国人提到  相似文献   

3.
“东”是“東”的简化字。“木”中有“日”,意为太阳从树林中升起。古人就把太阳出来的方向叫“东”。“西”篆书写作“”,是“栖”的古字。《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古人把太阳没落的方向叫“西”,与“东”相对。这样“东”、“西”作为方位名词被固定下来。正如《史记·历书》上所说“日归于西,起明于东”。  相似文献   

4.
联海钩沉     
方位联是巧妙地将南北东西、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方位名词嵌在对联内,这种联在对联中属于趣联的范畴,在组字技巧上称为方位格。如 左氏笔,右军书,前汉史,后唐演义; 东坡赋,西游记,南华经,北山移文。 这副联的方位名词是“左、右、前、后”和“东、西、南、北”,且都以古代史籍、名著、名篇为词组,组合得相当巧妙,读起来韵味  相似文献   

5.
东西     
我们往往把一切物体统称为“东西”。但为什么称“东西”而不称“南北”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和左右都是指方位的。东西南北的次序中外的提法不同。英国的次序先“北”后“南”,然后才“东”和“西”,中国是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尤其是南北,自古是先“南”后“北”。至于东与西的座位在古代却就是南北向也是很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有一段揭示“东”、“西”两维绝对方位观念的话,发人深省:“世界历史的旅程,系自:‘东’徂‘西’,欧洲绝对地是历史的终点,亚洲是起点。世界历史有一个东方……那个外界的物质的太阳便在这里升起,而在西方沉没;那个自觉的太阳亦是在这里升起,散播一种更为高贵的文明。 撇开黑格尔理念或感性的“太阳”不论,本文旨在通过“东”、“西”两种方位观念来探讨日神崇拜在中国语言、宗教、礼仪诸方面的影响及其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东”的本意学界有表“日出方向”和作“橐”义两说.考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关文献,表明自先秦“东”表方位及相关义项形成,历经两汉三国“东”与“西”及其他方位名词连用表虚指义,魏晋至清与其他词连用时义项虽有很大改变,但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以“东”表“日出方向”的方位义为源头的词义系统;现代汉语演变、引申及出现的新兴用法也源于该义项,并无“东”与“橐”义相关的用例.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各指一方.如“东、西、南、北各设一岗哨”,这里是具体方位。当它们结合一起,构成一条成语使用,则相当于一个词,其意义发生了变化。这时的“东西南北”也指方位,却是概括指各地。如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也用来泛指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东”是“東”的简化字。“東”是会意字,从其结构看“木”中有“日”,意为太阳从树林中升起。古人就把日出的地方叫东方。于是,“东”作为方位名词固定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古代的文人骚客对“东”字特别感兴趣,用“东”字创造出许多含意深刻而新颖的诗句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玩代汉语以双音词、多音词为主,随着汉语的发展,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已经凝固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了,其中有些词的使用频率又较高,这样,在古文翻译中容易将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误从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使用频率愈高愈容易产生误解,如: 杜甫的《兵车行》:“禾生垅亩无东西。”这里的“东西”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当“物品”讲。按此理解,很容易将杜甫的诗句误译成“田地里什么都不长,一片荒芜”。实际上,杜甫诗句的“东西”是两个单音词,即表示方位的“东”与“西”。杜甫诗句的意思是禾苗…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地理方位是用东、南、西、北表示。在古代则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代表方位。青龙是东方之神,代表东方。如谚语有“左青龙,右白  相似文献   

13.
"东西"由短语词化而来。"东"、"西"的"坐标"引领作用是"东西"词化的前提条件。现代常用"东西"之来源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方位名词"东"、"西"句法功能因句法结构"东西X"中"X"的省略而造成的由指称向指代的转变上。转喻机制是促使"东西"词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东西”一词词典里说有三个意项。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dōng xī),如“买东西”或“语言这东西”。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有厌恶或喜爱的情感)(dōng xī),如“这老东西”“这小东西真可爱”。三是指东边和西边,后又指从东到西的距离(dōng xī),如“东西五里。南北十里”,甚至以此将“东西”拆开来用引出了更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东西”的历史脉络.在权衡各家关于具有指称万物意义的“东西”的来源后,认为“四方约言说”以及“地貌、天象、方位综合说”更适合作为其来源,并发现其最早用例出现在金代.探讨了“东西”词汇化的过程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磁场”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学生在学习“磁场”的过程中,或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彻,或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或对力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本文针对“磁场”这一部分内容的易错点进行举例剖析,总结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以切实提升高三一轮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易错点一:方位不明,地磁场理解有误由于地球是个球体,从方位的角度来看,有“上”“下”“左”“右”之分;从地理的角度,有“东”“南”“西”“北”之别。  相似文献   

17.
方向的奥秘     
<正>“方向”是“位置与方向(一)”中的核心词语。在生活中,方向可以代表人生的理想、追求的目标;在数学中,方向的意思是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方向的意义东、西、南、北方位不同,意义有别。“东”(繁体为“东”),日在木中,旭日初升,所以旭日初升的地方就是东方;“南”字的外框是木字的变形,即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阳光,枝叶就长得繁茂,  相似文献   

18.
介词是虚词,必须接上宾语构成介词短语后才能充当句子成分。能作介词宾语的,应是“名词或与之相当的东西”(张道真)。那么,这“名词或与之相当的东西”究竟何指?本文拟就此加以探讨。1、作介词宾语的常见语法结构作介词宾语的“名词或与之相当的东  相似文献   

19.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是乾隆皇帝南巡驻通州时,联系通州地名出的上联,没想到才思敏捷的纪晓岚马上以“东西”对“南北”方位,以“当铺”对“通州”地名,对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君臣共创一千古佳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一幅对联,对比地将民族英雄奉于忠勇谱上,也民族英雄奉于忠勇谱上,也将奸佞之臣永远地钉于耻辱柱上。通过以上两幅对联,我们形象地理解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对联(又叫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  相似文献   

20.
“东南西北”原本不表示地理方位。“东”,日在木中.表旭日初升之意;“南”,外框是木字变形,意思是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阳光而枝繁叶茂;“西”,鸟在巢上,意思是鸟儿归巢栖息;“北”,本义是两人相背。后来,才借用东南西北分别表示四个地理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