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鹦鹉赋》作年,学界有建安三年(198)、四年(199)二说,通过梳理祢衡生平,考定《鹦鹉赋》作于建安二年(197)冬。  相似文献   

3.
祢衡的《鹦鹉赋》以一只被禁闭的鹦鹉来表达自己在世俗生活中所受到的羁绊以及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他所开创的这种笼中之鸟的哀鸣的赋体风格,是对以前鸟类赋的突破,同时也开启了以后大量的类似之作。因此,祢衡的《鹦鹉赋》在鸟类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拟作现象历来不受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尤其是赋品的拟作。本文从祢衡的《鹦鹉赋》说起,以此来审视魏晋文士对其的模仿,并探究他们模拟创作的初衷以及当时文人特有的"英才情结"。  相似文献   

5.
凡是伟大的天才,都有疯狂的特征。——亚里士多德 倚坐于竹藤椅上,手捧一杯香茗,轻抿一小口,翻开一本厚重的书,几个红色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文《鹦鹉传奇》渊源于印度《鹦鹉故事七十则》,其间虽然经过多次翻译、转译和编译,甚至经过多次改动和替换,已经同原作有了很大的区别,但依然保持了与原作的联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所谓“同”,有时只是母题相同,在具体故事里却有不同的情节发挥.  相似文献   

7.
许结先生新著《赋学讲演录》分别是赋源、赋体、赋用、赋集、赋史、赋话、汉赋、律赋、批评与方法、当代赋学,共十讲。内容涵盖了当前赋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讲述者近三十年来赋学研究的思想结晶。《赋学讲演录》既是一部颇具思辨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可读性书籍,不仅熔铸了讲述者赋学上的真知灼见。也流溢出对学生、对学术的真心与赤情,许先生的赋神、赋心、赋迹在书中尽情演绎。许先生的《新赋学十讲》亦在蕴量之中。学界翘首期待。  相似文献   

8.
高新来 《老年教育》2007,(10):18-18
收到今年第7期《长者家园》,我首先浏览目录.当目光落到"银色论坛"栏目时,我的眼球一下子被《发掘你的天性》这个标题吸引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写作与化妆这两件事在我看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林清玄借年华逐渐逝去的化妆师之口说出了二者的共同点: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可以说《生命的化妆》总结了化妆与写作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0.
“行走”是生命的常态,是生命行为的外在特征,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而“思想”是生命的精华,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人性的光泽与荣耀,是人情与兽性的本质区别所在。青年作者沈建通的散文《行走浙江》及其《创作谈》,述说了行走过程中对.生命本体意义的认识,因与作者似曾相识的行走历程,所以就有了对文本诗性解读中的思考与诠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赋论史》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的赋论史专著,是一部富有开创性的通史。它的问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是赋学界里程碑似的著述,是赋苑"游于艺"的导航图。它体大而思精,将史论合一,古今合一,宏观与微观合一,创见迭出。  相似文献   

12.
"行走"是生命的常态,是生命行为的外在特征,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而"思想"是生命的精华,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人性的光泽与荣耀,是人情与兽性的本质区别所在。青年作者沈建通的散文《行走浙江》及其《创作谈》,述说了行走过程中对生命本体意义的认识,因与作者似曾相识的行走历程,所以就有了对文本诗性解读中的思考与诠释。  相似文献   

13.
潘岳<西征赋>作于元康二年(292)五月他被重新起用为长安令之后,该赋表明他是一个很有感情也很敬业的人,同时更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何晏<景福殿赋>作于太和六年(232),该赋表明他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并未受到打击,其处境比起曹丕的时代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赋中多歌功颂德之辞,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完全合于明帝的意识形态政策,又带有某种道家无为而治的气息,充分流露了他本人的思想.嵇康<琴赋>的章法完全是传统的,而内容则全新,嵇康认为音乐只有审美的作用,让人们得到感情和心理上的满足,与政教无关.这样的纯艺术论具有反儒家旧传统、体现人性解放和文艺自觉的重大意义,这是先前以乐器为题材的辞赋根本未尝涉及的;他在论音乐的名篇<声无哀乐论>中更详细阐释了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的一篇哲理性散文,本文对其中关乎生命问题的思考从生命时间观这个层面进行,将生命放在无限与有限、运动与静止、永存与毁灭间进行赞叹与思索,并对永久的生命进行了赞美和讴歌。  相似文献   

15.
诗贵在独创,从赏析的角度上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苑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可贵的独创性使其产生了超越其他同类诗作的巨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17.
自江淹《恨赋》、《别赋》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之后,遂作为江淹辞赋之代表作广为人知,其次第也多从《文选》编排,先《恨》后《别》,钱钟书先生更以为"《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江淹仕宦经历的考察,认为《别赋》先出《恨赋》后作的可能性更大。《别赋》所写并非简单地按类排比,而融入了江淹本人与亲友、家人辞别的感受;《恨赋》也不仅仅是代古人申恨,其中秦帝、赵王等人都寓有特定的指向;故《别赋》或作于江淹赴吴兴途中,《恨赋》当是江淹自吴兴返京口后所为,二赋之写作动机及命意均与江淹特定经历,尤其是江淹与建平王景素的关系密切相关。循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别赋》为何而别,别者何人,《恨赋》为何而恨,恨者何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别》、《恨》二赋之写作特征及在江淹诗赋创作历程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蒙古和宁的《西藏赋》、吉林英和的《卜魁城赋》、大兴徐松的《新疆赋》等《三边赋》,既是赋作精品,也向来被视为史地著作。其中,《卜魁城赋》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卜魁城的建城历史方面。赋作中,关于卜魁(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名的来源,以及卜魁城在清代的建设过程及布局进行了详细叙述,这些珍贵的史料,对今天研究清代中叶及以前的卜魁城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和德义相处已久,能经常听到他关于文章的谈话。《生命的伦常》在尚未面世时,其中的许多篇章我已先睹为快了。近来抽空系统阅读,读到的不只是一部充满哲理光辉的专著,还仿佛欣赏到了一曲关于生命的颂歌,不得不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20.
刘冀 《华章》2012,(30)
不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导致的后果就是不尊重生命,不懂得如何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不明白死亡的含义就不知道活着的目的.传记小说《相约星期二》中莫里教授淡定顽强的对待疾病、死亡的态度和做法,值得人们深思和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