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2.
初一学生,由于受小学数学思维的约束,会形成思维定势,做题时往往受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等思维方式的影响,凭着经验或感觉去解题,当然,这有时会提高解题速度,但有时也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歧路”。现就容易出现的三种思维定势举例,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的一种思维惯性,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人一旦采用某种思维方式获得成功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定势,碰到新问题,也要用老经验去试一试,按固定的模式去验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4.
以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就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授之以一定的解题模式,常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指导教学,无论在讲解例题或习题时,习惯于单纯地就题讲题。学生做作业时,也往往习惯于就题做题,忽视非智力因素。这往往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心理,照题照搬,进而形成定势思维,造成思维的呆板和僵化,从而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题若按常规解法往往复杂而费时,甚至无法解出。这就要求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从整体上分析,善于打破常规意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尽可能寻求妙思巧解,使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升华。现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5.
在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从正面入手,或着眼于问题的局部、或仅仅从元素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或认为排列组合问题不能形象化解题,这些都是思维定势造成的,我们可以把排列组合正面问题反面化、局部问题整体化、元素问题位置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来求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势,指思考同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以致错解: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以致难解.本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中男女生数学解题思维定势的特点与差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解题思维定势是指解题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同中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思维定势,这些思维定势的总体特点是:以技能性定势,知识性定势为主,以策略性定势为辅,具有显著的迁移性,女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定势中知识性定势,技能性定势成分相对多于男生,而策略性定势成分则少于男生,在数学教学中,应“精加工”陈述性知识,注重变式训练,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历届江苏省对口高考试卷分析,解题心理性失误是造成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克服解题失误,提高答题准确性和高考成绩是每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对口高考《机械基础》试题为例,分析解题心理性失误的四种类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思维定势“惯性”作用产生解题错误高考时不少学生解题总是习惯于调用已有的旧知识、旧观念、原有的思维方式等去硬套,使新旧知识在解题心理上交叉,造成旧的知识在思维习惯上形成如记忆定势、理解定势、类比定势等负迁移,从而引起解题错误。犤例1犦如图1所…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采用某种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惯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主动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数学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消解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有悖于常规的思考方法,而倒过来思考问题,初中学生往往不习惯这样的思考过程,即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正向思维训练外,还应不失时机地拓展逆向性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借以提高学生单向思维定势导致解题方法的刻板,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势就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固体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往往会使解题陷人误区,不得求解或得出错误结论,只有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树立创新意思,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会求出正确结果.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教学是数学工作者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与主要内容.在习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会抑制解题思路,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构建网络体系、加强变式训练、培养求异思维和注重解后反思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的正效应,注意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校正.  相似文献   

13.
严谨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品质,要求我们的思维过程服从逻辑规则,考虑问题严格准确,运算推理严密无误.但是事实上,许多时候由于思维定势或数学知识理解深度不够等原因,我们常常会考虑问题不周,以偏盖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此我们解题之后,应借助于解题回顾认真检查解题过程,及时弥补思维漏洞.这对于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品质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中“一题多解”现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同一数学问题,往往会因学生观察思维的切入点、形成迁移能力的知识原型、对题型内涵的理解以及解题思维的定势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解答方法。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挖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从正面入手,或着眼于问题的局部、或仅仅从元素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或认为排列组合问题不能形象化解题,这些都是思维定势造成的,我们可以把排列组合正面问题反面化、局部问题整体化、元素问题位置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来求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从正面入手,或着眼于问题的局部、或仅仅从元素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或认为排列组合问题不能形象化解题,这些都是思维定势造成的,我们可以把排列组合正面问题反面化、局部问题整体化、元素问题位置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来求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瓶颈。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反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我们要潜心钻研各种教学理论,分析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错误的原因,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真正消除“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琴琴 《甘肃教育》2009,(16):57-57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因为思维的定势,我们常常会对试题采取沿袭老路的方法去思考解答。本来仅需转化思维就能迅速解决的问题,却仍在计算的长河中跋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转换能力,使其在解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受自身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制约,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相近的问题后,容易在头脑中产生一种以习惯方式或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这对提高学生它也会使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凭借自己过去“丰富”的解题经验,盲目地选择答案,从而导致解题失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何先万 《湖南教育》2002,(15):26-26
思维转换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题教学中,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转变思维模式。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依据一定的模式。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出题目的内涵,引导他们通过联想、追忆以往接触过的模式,研究出不同模式解题的特点,比较其优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了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当习惯性思路与解题途径吻合时,它就会起积极作用,促进正迁移产生;另一方面,它产生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使人们囿于习惯性思维而陷入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