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君庆 《职教论坛》2004,(10S):20-22
实施“订单”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教育的又一成功实践。订单教育的实质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全部在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学校能否接到具有一定规模的用人单位的培养订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对旅游专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还不够明确,高职院校的旅游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严重滞后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加强。我们可以与经济发展形式相结合,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资人才队伍的行业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旅游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为学生的未来就业等方面加强培养,产学结合,从而提高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地方院校专科人才培养在注重应用型的"术"的基础上,加强"学"的内蕴和内容,为学生奠定一生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教育的本质诉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长沙学院秉承重塑高职院校的品格和价值取向,将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科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学"与"术"相结合的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学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别从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体系,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以合作教育理论、产学合作理论为理论依据,改革了英语学习与岗位用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了企业介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实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参与性,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双赢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科竞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从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加强信息对抗技术实验室建设,以赛代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5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信息对抗技术学科竞赛平台构建上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实践证明,基于学科竞赛平台的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达到"以赛促学"的教学目的,是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产学合作教育是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一、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专业设置建设。高职高专教育在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设置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其专业方向应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2)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升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常熟理工学院基于学校定位,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实验项目,构建了包括观念、运行、支撑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框架,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探索高校师范教育模式与中小学研学活动的衔接策略,有助于改进目前高校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查研学旅行活动现状,结合师范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高校师范教育模式与中小学研学活动的关系,将中小学研学活动的需求引入高校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拓宽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范畴。将师范高校作为研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探索在“游”中“学”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增设关于研学方面的课程、建设研学基地和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校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具有研学知识的新型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学工交替”模式是一种学生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2 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  相似文献   

11.
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各国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青睐。阐述了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概况及其特点,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模式,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模式过渡,基本形成了“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践行,不过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对“顶岗实习”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产学合作育人要将学校和用人企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共同实施和监督教学过程,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本文以我校校企班为例,探讨了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下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和共享资源建设,推动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枝军 《职业技术》2006,(12):27-28
开展产学结合必须以区域经济为依托,必须坚持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努力得到企业的支持。学校、教师、学生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教学,要构建有利于开展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机制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已成为当今各校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校管理水平等因素。在这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浪潮中,走强化素质教育,创办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下面笔就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许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而我国由于国情和教育的具体情况,在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可以对高职教育发达国家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获得启发。一、德国“双元制”模式[1]“双元制”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模式。1.“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内容与特性(1)职业培训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企业和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就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定位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技术型、智能型、复合型的应用性人才上;在人才培养中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要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适应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要改革办学模式,实现产学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完善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体系,延伸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应重视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将学校、企业拥有的不同资源、不同优势融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本文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将产学合作教育的基本理念应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努力构建一种能体现应用型本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新模式,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校外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其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之举,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充分适应社会提供了平台。因此,正确开展研学旅行需要厘清其性质和作用,明晰其价值和实施策略,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相关研学旅行课程,建立完善的评估和保障体制,从而提升研学旅行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任君庆 《职教论坛》2004,(28):20-22
实施"订单"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教育的又一成功实践.订单教育的实质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全部在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学校能否接到具有一定规模的用人单位的培养订单,并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为例,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施的因素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