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导言]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贫寒,父母早丧,不到16岁便辍学谋生.1816年发表处女诗作<哦,孤独>,次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歌>.  相似文献   

2.
夏弘容 《海外英语》2012,(16):197-198
作为浪漫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诗人济慈谱写了大量的诗作,其中富含了丰富的美感和想象力。《秋颂》作为济慈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秋天丰硕的优美场景,还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浪漫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诗人济慈谱写了大量的诗作,其中富含了丰富的美感和想象力.《秋颂》作为济慈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秋天丰硕的优美场景,还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秋颂》是19世纪英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诗作。其主题是颂扬秋季的温暖和丰硕。从此诗中折射出诗人的美学理想:“美即是真,真即是关。”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秋声赋》和济慈的《秋颂》虽然体裁、风格、艺术手段迥异但都达到了“悲秋”与“颂秋”高度的艺术平衡,结构圆熟精致,主题异曲同工,堪称咏秋双璧。在进行比较鉴赏时,读者除了能够得到不同的审美享受,还会有互释互补之感和一些重要的启发,如不同文学得以比较的可能性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赏析:这首诗虽然十分短小,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朗诵这些诗句,人们很容易沉浸在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中,并且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诗歌的题目为“落下”,看来作者是希望表现出秋天里的动态美,捕捉到秋天朦胧奇妙的意象。首句“落下,都落下”,从诗人对“落下”的反复吟咏中,我们肯定会猜想:都落下了些什么呢?于是,我们马上会联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  相似文献   

7.
《秋颂》是英国烂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最后一首颂,作者应用"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等美学思想将秋季温暖、唯美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以自己对自然独具的感情能力,创作了别有诗意的自然颂歌,从而“构成了英国自然主义最令人赞叹的发展阶段之一”,他的诗歌也成了“英国自然主义最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黄智倩 《文教资料》2006,(30):154-155
《秋颂》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作。全诗意境浪漫,画面温和,笔调清新,阅读它的过程就像是享受一场五官的盛宴。然而反复咀嚼却发现我们在不经意间也掉入诗人“密谋”的甜蜜陷阱中。诗人在秋中传达的真意实际上是美丽背后的遗憾。  相似文献   

10.
秋天,一个瓜果飘香、收获的季节,本身就已经让人心旷神怡,再加上诗人何其芳的诠释,更是让人陶醉。诗的开端便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是什么震落的呢?也许是那已充盈我们耳朵的叮叮的伐木声,伐木工人如此起兴,可见其心中之喜悦,也许是早起的农民,总之,这一切装扮了秋日的清晨。“镰刀”已经“饱食”,它所食之物乃是稻香,再加上“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一幅丰收的景象已经尽现无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丰收对于农人来说是实在的,他人是不能体会他们的心情的。从农家小院走出,诗人把我们带到江边。江面上一片迷蒙,隐约看见一个渔翁,悠闲地划着哮喘。镜头更近一些只见他“向江面的冷雾洒下圆圆的网”,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2000年12月第二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是一首颇为难懂的诗歌,作者锤炼出一些与通常思维不相同的、非常个性化的、充满灵性的感官意象,只有充分激发思维和想象,沉浸到诗人那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才能感悟、领会这些意象,产生豁然开朗、拍案惊奇之乐。学习《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就要将这堂课变成思维的宴席,使同学们品尝到思维的乐趣、诗歌的妙处,领略到高雅艺术的精微之处和回味无穷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秋颂》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名作。在诗中,诗人运用各种手法热情讴歌了秋季的温暖和丰硕,整首诗洋溢着欢乐之情。  相似文献   

13.
《秋颂》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作。在诗中 ,诗人运用各种手法热情讴歌了秋季的温暖和丰硕 ,整首诗洋溢着欢乐之情。但在欢乐下面却掩盖着淡淡的忧伤 ,因为像秋季这样美好的事物在时间面前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4.
欧小蓉 《中学文科》2007,(12):71-71
赏析: 这是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笔者认为该诗的妙处在于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 1诗抒写一个出游在外的游子的离愁。诗歌借助皎洁的明月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诗人似乎在责怪月光太明亮,以至难以入眠。往下看,我们顿时醒悟,这其实不关月亮的事。那么,为何而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徐松 《语文知识》2005,(2):29-30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 美丽的故事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作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手法,常在画面留下一些空白,使人品之,韵味无穷,古代诗歌创作也是如此。社会生活广阔无垠,诗人不可能把它全部写到作品中,常常借助于有限的文字、景象,激活欣赏者的想像,去填充诗人留下的空白,从而领略其无穷韵味。《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它“事奇诗奇”,富有传奇色彩,风格刚健古朴。《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替父从军,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凯旋而归,第…  相似文献   

18.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曲《乡愁》,在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广为传诵,这在星光暗淡的当代诗坛无疑是一亮点。但仔细研读后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为我们提供了诗歌阅读的时间(经度)和空间(纬度)的无限延展,使读的二度创作更富有意义,这是其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个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的林妹妹;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言行的林妹妹;一个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林妹妹,眼看着满月落花飘然而逝,独自一个背着香囊,提着花锄,来到那无人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济慈名诗《秋颂》一反常有的虚幻、感伤的情调 ,全诗始终洋溢着明朗、欣喜的气氛。本文在仔细分析该诗的语言特色和诗人独特人生经历的基础上得出新的观点 :恰如一篇安徒生式的童话 ,诗人在用浪漫主义的笔触 ,诉说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