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知道,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探究、揭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规律是教学难点。为此,多数教材通常安排让学生选取三根长度不同的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2.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地基是建设高楼的关键,图形教学尤其如此。如果概念课能上好、上透,使概念在学生脑中真正内化,不但能突破教学难点,凸现教学重点,而且能对后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很重视起始课的概念教学,尝试从不同角度突破陈规。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发现通过追问更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传统"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总把三角形意义和三角形的特征进行割离,重点一般都放在三角形意义中"围成"两字的突破上,对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相似文献   

3.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多位教师上了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学生在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时.对“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否围成三角形”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争议。  相似文献   

4.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突破学生的认知盲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两次磨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聚焦特点,引发认知冲突根据教材的编排,课始让学生用4cm、5cm、6cm、8cm、10cm等小棒摆三角形,这样就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两种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选择哪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呢?下面是我的第一次教学。师:观察你用小棒围成的三角形,它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剖析“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例,回答了“数学老师如何在备课时智慧设置教学目标”的问题,提出了巧设“思维场”“方法场”和“探究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合作交流的教学预设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两节课教学目标相同,但两节课的实验报告单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甲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学具袋,每次从里面任意取出三个小棒,然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一个围一个记录,把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写在记录单上,最后让学生分析、交流。实验报告单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瑶 《青海教育》2006,(5):42-42
(一)数学课堂教学应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教学新思路。为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必须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由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思路,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传授。如“角的平分线”一课的导入,可先设问:“我们已经学过的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些?”由学生总结、补充、归纳出下面三种方法:1.如果这两条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先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继而证明相对应的两条线段相等。2.如果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以用等角对等边去证明之。3.还可以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去证明。…  相似文献   

8.
孙碗 《广西教育》2013,(25):64-65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真正含义比较难理解。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突破,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次学校对外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目前此课的教学设计大多采用“选棒拼图,归纳总结”的方法,即:教师提供若干长度不等的一组小棒、由学生任意取其中的三根拼一拼,看看哪些情况能拼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同时把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归纳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一节有许多基本概念的新授课,在40分钟的课堂上,既要学习基本概念,又要探究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还要探究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情况,同时还要完成三角形的两种分类.现基于教学实践,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难点,教法等,说明教学心得,并给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的教学设计及学习任务单.  相似文献   

11.
某教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一边讲解,一边板书道:“什么叫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这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多次地重复了这么一句话。这一句话是否正确?假定它是正确的话,那么,根据这一说法,则下面的三个图形就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即都应该叫做“三角形”。而事实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知识整合课,取材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整合了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个内容。这样整合是考虑到三角形的高,以及怎么画三角形的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该单独作为一课来突破。而从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所以笔者把三边关系整合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3.
<正>【课前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边的重要性质,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引导学生任意选3根小棒进行围三角形的操作实验,探索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本课教学给出了新思路,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利用尺规作图方法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二是从已知的基本数学事实出发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尺规作图是直观几何向欧几里得几何过渡的重要桥梁,利用尺规作图选作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听了四年级下“认识三角形”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如下特点:三角形的特征简洁明了.易学易懂;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探索困难重重。在学生较快地掌握三角形边、角和顶点的特征之后.老师出示了一组判断题: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认识三角形”的课.为了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三角形.教师把一个三角形变化成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辨识,其中有这样两幅图:图1中,有两条边没有合拢;图2中,有一条边延长了。在辨识图1时,学生在解释原因时说不清、道不明,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这节课就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 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三条边关系.对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事实上,前半节课很顺利,学生从生活中的三角形形体中抽象出三角形,会做一个三角形,认识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思考1援研究教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并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援抓核心词。"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  相似文献   

20.
平面几何是研究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性质、大小、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1)精心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在教“三角形分类”时,可先提出“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接着提出:“三边是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之间有几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