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二十世纪中国学史上,冯至的诗歌创作及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早期的现代叙事诗创作以及所形成的浪漫情调型叙事诗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形式的 成熟及发展提供了新的典范,其作品在叙事结构及体形式或方面的创新,对叙事诗这种学类型的现代转型及确立,也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及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冯至的诗歌创作及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早期的现代叙事诗创作为叙事诗这种文学类型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典范。其独特的贡献不仅在于表现了形式上"罕见的精练",内涵上深刻的"哲学和美学的综合",而且还在于他在诗中采用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象征性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3.
冯至的早期叙事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章也很多。但这些文章多是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评论,也有一些是从哲理的角度,探讨了其中深邃的哲理意蕴。而笔者认为20年代的冯至正处于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之中,他并不是用诗歌来思考哲理问题,而是将写叙事诗作为感悟、体验与突围困境的方式。他所体验到的正是本文论述的主题:精神困境与生存的悲剧性。在冯至的叙事诗中,这二者相互影响,诗中的悲剧性表明冯至并没能通过写叙事诗的方式突围出困境,但其中轻型悲剧的悲剧特色却显示出冯至通过对抒情方式的把控,缓解了他陷入精神困境时所遭遇的心灵震撼与精神冲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冯至三首富有代表性的爱情叙事诗,从作品的哲理构成分析诗人早期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诗情与哲学思索相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在二十年代早期创作的几首叙事诗经历了八十多年的淘洗,至今仍不失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典范。这几首诗打破了传统叙事诗的形式,建立了一种新的叙事诗规范。从情节到人物,从题材到语言,诗人对传统叙事诗作了全面而大胆的突破和革新。尤其是在诗歌语言及形式上,诗人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与现代白话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冯至早期的叙事诗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由于它们运用传统的神话传说作为题材,虽然没有及时表现社会的现实生活,却表现了至深至真的人性。同时,冯至在吸取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把自我孤独与苦闷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用叙事诗的表现技巧,展现他对于人性的感伤。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中,叙事诗处于文学的边缘化地位。朱湘是新诗史早期自觉创作叙事诗的诗人之一,徐志摩称他"宜于作叙事诗和史诗"。《王娇》是朱湘叙事诗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压卷之作。本文以《王娇》为代表,在对朱湘叙事诗的叙事主旨(诗意)和艺术形式(诗艺)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朱湘对现代叙事诗文体建设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在现代叙事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马炜 《文教资料》2009,(18):91-93
冯至早期叙事诗中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他通过爱情悲剧的叙述达到了对荒诞的人生处境的揭示,以及对正常人性被压抑的痛苦挣扎过程的展示.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生存的关注,使他的叙事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冯至早期叙事诗渗透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意识,本文拟从题材选择、结构方式、情感模式三个方面探讨其诗的佛教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曾经涌现过一大批诗人,但是从事过十四行诗创作的人却寥若晨星,其中就有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虽然他创作的十四行诗只有二十七首,一个诗集(《十四行集》),但却是冯至先生诗歌创作“第三时期”的主要收获。在思想内容上,它摒弃了诗人早期诗歌抒写“狭窄的情感,个人的哀愁”的低沉情调,表达了注视现实、修炼品行的心愿;在艺术上,诗人较熟练地运用了十四行诗这种西方古老的律诗形式,显示了杰出的艺术才华。探讨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不仅对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诗人及其作品是必要的,对研究中国现代作家和新诗所受到的西方文学的影响,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至的抒情诗、十四行诗历来众说纷纭 ,而“堪称独步”的叙事诗则相对寂寞。冯至的叙事诗受德国谣曲及荷尔德林《沉钟》的影响 ,充满爱的痛苦以及爱与艺术的矛盾 ,一波三折的传奇性和沉郁浪漫的抒情性为其创作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2.
张琰 《文教资料》2007,(24):99-100
冯至早期的三首叙事诗《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通过描写三个幻灭了的爱情故事,揭示出了人类永恒面对的"宿命式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3.
早期现代长篇叙事诗是现代叙事诗最初的花朵 ,不可多得的菁华之作。它不似现代抒情诗一刀挥断与传统诗歌的脐带 ,而是以较为亲和的姿态 ,表现出与传统叙事诗同源的民间情结。本文试图揭示其情结之处诗人以现代立场和眼光对传统的承继和发扬、创新与丰富 ;展示民间的滋养所给予叙事诗的色彩、芳香和情味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式转规范的转型及审美趣味与习惯的嬗变,集中体现在本时期"诗界革命"及"小说界革命"等新的文学变革运动之中.外国文学作品及美学理论的影响,叙事美学观念的崛起与中心位移,各类叙事诗歌、剧诗的试验性创作活动,直接冲破了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的传统美学规范,并为五四文学革命中的"白话叙事诗"创作及"诗体大解放"理论,以及中国现代叙事诗术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艺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冯至早期诗歌可分为"昨日"时期和"北游"时期。"昨日"时期的作品宣扬"爱"和"美"的思想,同时又有着悲剧性的内涵,这与其时处于青年早期的冯至思想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从"昨日"到"北游",冯至诗风的变化,也可以看作青年冯至接受"成年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冯至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三部重要文学作品:《十四行集》、《伍子胥》、《山水》也就具有浓厚的生命体验;所不同的是,冯至挣脱了存在主义非理性的孤独、绝望等现代“陷阱”,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对人生命运的勇敢承担之中,这就使他作品里的生命意识显得温情而又安详,在新文学发展时期关于“意义探询”的主题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冯至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三部重要文学作品:《十四行集》、《伍子胥》、《山水》也就具有浓厚的生命体验;所不同的是,冯至挣脱了存在主义非理性的孤独、绝望等现代“陷阱”,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对人生命运的勇敢承担之中,这就使他作品里的生命意识显得温情而又安详,在新文学发展时期关于“意义探询”的主题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卢婕 《文学教育(上)》2010,(13):140-141
浪漫主义对冯至的影响极大。从早期对浪漫主义的醉心与痴迷,到中期对浪漫主义的遗弃与背叛,再到晚年时对浪漫主义的再度信奉与回归,冯至在他的文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轨迹。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其创作思想的衍变,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诗人冯至的思想与艺术转变的过程中 ,德语诗人里尔克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里尔克的艺术观与个体生命意识的梳理 ,以及对冯至 4 0年代主要作品的分析 ,阐述里尔克对冯至的精神世界及艺术创造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至20年代的叙事诗在现代坛上享有独特的称誉。《吹箫人》等四诗所选素材不一,哲学意蕴也有出入。《寺门之前》主要书写人的欲望的自然喷射,其它三诗则通过描述爱情表达诗人对生命存在的哲学之思。这几首诗在坛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