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利用Cox回归模型对137位癌症患者的生存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变量进行了检验,从而找出不同癌症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细胞癌是当今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细胞癌恶化程度预测方法对治疗该病症具有重大意义。对细胞图像病理识别数据集中的癌症细胞切片进行检测,首先利用数据增加(DATA Augmentation,DA)技术,增加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设计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和测试网络结构,再结合经验设置优化参数进行预测模型训练,从而为细胞癌恶化程度预测提供一个深度模型的检测手段。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和医学图像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医学影像数据集的不断完善,该方法有望为医生诊断细胞癌恶化程度提供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Cox比例危险率模型中的拟合优度检验,并给出实例分析,对Cox模型中异常点的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专利价值是高校科学技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发明授权专利数据为依据,通过运用生存函数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对高校专利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专利的转化及专利本身的技术特征因素均能从不同程度上提升高校的专利价值;其中,专利转化对高校专利价值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专利技术特征因素;此外,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合作对专利价值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生物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在整治环境污染、生物修复等方面得到了普遍运用.本文对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于人们对其应用更加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现状分析,及对目前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生模型的比较,以拉埃丁(Richerd.Riding)的认知风格理论为基础,运用基于认知风格的Web数据挖掘来构建学生模型,以解决目前自适应系统在学生认知模型中的缺陷.并把其应用到这一课程中.  相似文献   

7.
佛山地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为不断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迈向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产出效益,佛山市启动了"城域教育信息化实践应用的绩效研究"课题.通过对佛山市部分学校和县区教育信息中心进行广泛的研究,采集了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初步建立了佛山地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重点对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进行系统的考查与分析,在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评价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绩效分值计算、回归分析和DEA分析.以此及时掌握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干预措施.同时,通过对调研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挖掘与发现佛山市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地方工科院校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建立危险函数回归模型,得到教师流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职称、家庭保障情况、工资待遇、地域差别、发展空间是教师流失的6个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家庭保障情况、工资待遇、发展空间是保护因素,职称、地域差别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中研究了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经适当变换建立了二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pss软件得到了模拟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要求提升,这也对高校现有工商管理学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挑战。基于访谈、岗位分析和理论分析,工商管理学生应具备数据分析知识和技能、数据思维和数据态度,据此构建数据分析能力素质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测量模型和指标体系,包括数据获取能力、数据预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应用能力、数据思维和数据态度六个方面,运用数据分析能力素质模型能够为高校培养工商管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双环醇75~150 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肝活检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双环醇治疗前后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可以减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同时明显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39例肝硬化病人实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39例病人中好转出院36例,占92.3%,死亡3例,占7.7%.结论 对肝硬化病人通过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有效护理,能提高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病毒病原学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方法 :应用ELISA及PCR等方法对 7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进行甲、乙、丙、丁、戊等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 :乙肝占6 6 .2 % ,丙肝占 2 .8% ,乙丙混合型肝炎占 9.9% ,乙丁混合型肝炎占 4 .2 % ,未定型肝炎占 16 .9% ,未发现甲、戊型肝炎。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病 (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 )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4.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级1245例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分析,发现我院06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在学生中的传播,学院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并对有传染可能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加强管理,对易感人群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门诊乙型肝炎患者共124例和健康者30例,均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后加以确诊.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组和对照组均经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含量,应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三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但血清MDA水平与ALT、AST水平(r=0.151),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与ALT、AST水平(r=-0.218)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明显抗氧化能力的异常.通过血清MDA、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检测,可为乙型肝炎的临床防治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内科病房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科病房住院病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控制院内HBV传播十分重要。南京市鼓楼医院的有效预防方法,对临床预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输血后丙型肝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应用ELISA法.[结果]30例患者均抗HCV阳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23例(76.7%),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11例(36.7%).[结论]观察表明,潜伏期的长短与病人病情的轻重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基本相似,但相对病情较轻,起病相对隐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学标志的影响.[方法]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3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与30例拉米夫定单药治疗患者比较,观察治疗后血清病毒学标志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和24周时联合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有助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早期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云南保山地区契丹后裔人群生活习惯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为开展保山地区契丹后裔人群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保山契丹后裔人群发放统一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其生活习惯,并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同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契丹后裔人群生活习惯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结果:325名契丹后裔中有10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3.07%,其中感染者均为男性。经单因素分析,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家庭年收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用牙具、剃须刀(P=0.061)和文化程度(P=0.093)差异接近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性因素(P〈0.05),而家庭年收入高为HBV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结论:应该加强对契丹后裔人群的健康教育,采取免疫预防措施,普及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乙肝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BV (hepatitis B virus) polymerase gene 180 and 204 sites mutation and lamivudine resistance. Methods: One hundred forty-one patients with lamivudine resistance after lamivudine treatment and 60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out lamivudine treatment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serum HBV DNA mutation was analyzed by sequence detection vi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sequences of the same patient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lamivudine treatment.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nine lamivudine resistance patients had HBV YMDD (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 mutation. Among them, 45 patients had rtL180M/M204V mutation (41.28%), 28 patients had rtL 180M/M204I mutation (25.70%) and 36 patients had rtM204I mutation (33.02%). There were 6 patients with rtL180M mutation in 32 lamivudine resistance patients. Sixty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without lamivudine treatment had no mutations. Conclusions: HBV mutation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amivudine resistance usually locate at polymerase gene 204 site; 180 site mutation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se patients. Evaluation of the anti-virus therapy by surveillance of the two sites mutations is of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