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家训对于助推当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凡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借鉴传统家训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正面引导和兼收并蓄,传统家训家风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转换与升华,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弘扬时代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第二课堂的整体规划、第三空间的传播体系以及借助社会调查实践形式、借鉴红色家训中寻找创新路径和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优良家风家训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从小就接受优良的家风家训对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良家风家训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更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保障,同时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精神支柱力量。如何将优秀家风家训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优良家风家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和载体,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本篇论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家风家教的内容实质是国民教育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将家风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有效发挥我国传统家风家训的育人作用,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在研究新媒体传播特点、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下高校开展家风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9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有机补充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从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两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家训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远不止方法运用上,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环境、功能的应用上,不仅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家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但家训是一种碎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易与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因此,我们要对家训的综合教育效果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将家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采取更科学的教育实践方式,推动家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涉及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等层面,富含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理论支持,目标同向、内容契合、资源重合、方法相通,但还存在些问题,对此,从环境建设、人才建设、教学建设及教材建设探寻对策,以提升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提高辅导员(包括班主任)自身综合素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传统文化建设、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率,为培养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给予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许多经验与启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筑基固本、铸就魂魄的作用。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家训中的伦理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家庭道德观教育、立志向学教育、勤勉成才教育、节俭品行教育、护生仁爱教育等.认真分析传统家训中的道德教化理念,区分良莠,做好其现代转化工作,在纠正当前单纯的"主客"教育模式的弊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导,以家庭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承传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政、修身、勤勉、伦理等切入点,教育青年人如何成才,其中特别注重青年人的品德教育。这些对于培养跨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毕节市中小学学生家庭体育教育的体育环境,教育思想、内容、途径、方式、方法,以及家庭体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着重探讨家庭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家庭体育教育意识的作用;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在农村地区,由于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在学校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等出现偏差,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应该加强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尤其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从而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本文立足实际,探索依托中华优良传统优化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客家人对教育有特殊的崇尚心理与行为,这体现出客家文化的重要内核。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的普及已经改变了客家人的某些传统家族教育观念与模式。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流动对传统客家村落教育的影响,应吸取客家传统教育的智慧,充分发挥传统教育的精华,这对当代客家地区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raditionally,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knowledge between generations in Micronesia was the role of family, in particular parents and grand parents. To what extent is that role still important today? In this article, we draw on data obtained from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to high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throughout Micronesia in 2002 and 2003 to consider how culture is being transferred between generations today. We argue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communities being closely involved in all aspects of formal education including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schools and their curricula to ensure that local aspirations are satisfied. Micronesian children have expressed preferences for favourite food, drink, and entertainment that follow international trends closely and are moving away from traditional choices. The data also show a shift away from traditional family-based cultural education to a more formal school-based model that emphasise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being familiar and sympathetic with local culture.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fac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EPs) as they strive to take a pro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inclusion in their daily work. It begins by commenting on recent evidence which suggests that, despite exhortations to the contrary, many EPs continue to promote non-inclusive ways of working. It then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can, itself, promote an approach to EP practice which is often construed as actively supporting a segregated system of education. This is followed by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EPs are abandoning their traditional routes in psychology and adopting school based consultation as a method or working that is more inclusive.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referring in some detail to two examples of projects in which EPs have shown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them to work in alternative ways with schools and local authorities to promote inclusion.  相似文献   

17.
家校教育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家校教育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自觉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家校共同达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构建和完善家校教育合作的科学、可持续的合作机制来有效促进家校教育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的果报题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言小说中果报题材作品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其中大多数作品是借中国传统因果报应观念或佛教轮回果报学说的形式,来表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实质内容,以达到劝惩教化的目的.宋代文言小说作者这种强烈的劝惩意识,与时代对文学教化功能的重视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本身也具有时代性,本文在解读家庭教育思想内涵的同时阐释了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尝试论述当前家庭教育当中存在的误区,并最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适合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促进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与家长素质的稳步提升,需要我们深化家园共育的内涵,改进家园共育的模式,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本文即是对该问题的一个思考,设想通过建设“家庭小队”这样一种组织机制来回应当前家园共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