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红外物理和红外技术两门相关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理工融合理念下红外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探索了教学内容的具体改革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红外物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能够体现理工融合理念,为此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梳理了近十年国外通过增设融合教育课程提升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研究,分析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要素,总结课程实施的效果,结果发现:当前融合教育课程多为一学期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教学及丰富多样的融合实践活动,采用讲授、研讨会、小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经过融合教育课程学习后,职前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更加积极,教学效能感普遍提升,对实施融合教育的担忧减少。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为我国普通师范专业开设及科学构建融合教育课程提出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事实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油与化学工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新工科理念高度契合,新工科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在"理工融合"方面进行了前期实践,以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抓手,依靠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从"理工融合型本科生培养模块""理工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块"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模块入手,在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建设,培养模式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构建了数学基础扎实、理工融合的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理工教育"强化基础、理工融合、工借理势、理势工发"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下,教学培养计划中对于化学和化工类专业在技术基础课程阶段的教学中愈来愈倾向于建立理工统一的教学平台,化工原理课程就是理工统一平台中的课程之一。化工和化学类各专业均必修化工原理Ⅰ和化工原理实验。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保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该专业学生进一步修化工原理Ⅱ。文章对化工原理课程分阶段教学研究及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思政教育”意义重要。现课堂教学中,课程的“工科实用性”认识上的偏颇使得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有“融合”障碍。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专业内容”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及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突破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障碍。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为应用型大学课程设计带来了新思路,只有使课程目标聚焦应用型人才特质、课程结构突出应用性导向、课程内容凸显生产实践逻辑,才能使课程建设更加契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然而,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设计还存在着课程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思路未落地,实践教学设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生产实践知识内容比重较低、前沿性不足等问题。亟需应用型大学厘清课程建设思路,牢固树立课程目标应用型定位;提高实践类课程比例,强化课程结构应用性含量;重整课程内容体系,突出专业领域生产实践需求,促使课程建设能有效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农医类非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是把学生引入科技创新大门的必经阶梯。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浅述了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内容,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开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应用化学专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10多年来在专业建设理念和思路、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与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高水平研究型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若干建议。即确定以理为主、理工融合的专业建设理念,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互促双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形成优秀教学团队,有效提升专业的总体实力;规范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倡创新精神,真正将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发的一系列革命性突破,迫切需要医学类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迅速跟进,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模式、提高信息素养及了解掌握前沿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医学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建设路径,从课程内容层面提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新技术相融合、计算机知识和医学知识相融合、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课程内容融合模式;从教学方式层面提出了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内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分别给出具体实施策略和示例说明,从而全方位、潜移默化地达成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以期为面向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结合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在专业定位上,突出"数学基础扎实,理工融合"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优化选修课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在专业实践教学上,建立"课内实验—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课外实践—综合实践"的多层次、逐步递进的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对办好本专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精品课程     
<正>建筑力学与结构获评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想,重构课程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有机融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对本课程进行了成功的改革与实践。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韩林海教授对课程建设给予很高评价,高职高专教育土建施工指导委员会主任杜国城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服装材料学课程建设应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关注学生知识内化,以学生为主体.在该课程体系建设中,要考虑课程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多元整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注重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形式灵活化及考核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结合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在专业定位上,突出"数学基础扎实,理工融合"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优化选修课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在专业实践教学上,建立"课内实验—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课外实践—综合实践"的多层次、逐步递进的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对办好本专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力求建构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依据学科逻辑,教材编写在精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依据实践逻辑,在创设评价情境时,情境设置要结构化。通过高度结构化情境对应结构化的学科课程内容,完成序列化的活动设计,使"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在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的深度融合中使议题式教学有序进行。可见,议题式教学的建构,不仅需要结构化的学科内容、结构化程度很高的情境,还需要高度结构化、序列化的活动设计。为此,我们需要探索议题式教学中活动设计序列化、结构化的路径,使活动型学科课程能够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该研究更新现有工程图学教学方法及手段,面向机械类型专业学生及社会大众,围绕新工科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发挥面授课程、在线课程及翻转课堂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优势,实现课程内容丰富化、授课形式多样化、实践环节多元化,评价体系常态化。推进信息技术与工程图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工程图学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本为本”战略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是本科教育从“学科知识”迈向“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引入项目式教学与课堂讲授相融合,围绕认知结构内化、教学互动加强、教学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构建了一种指向学科素养的“项目承载、三图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能力、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等素养的形成,对理工交叉类课程教学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岗位主导、项目带动"课程模式构建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岗位主导,项目带动”型课程模式,以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职业岗位需求,主导专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带动课程教学实施。其核心是构建项目实践体系,目标是把学生导向岗位工作体系。其课程开发体现了CBE、MES及行动导向等理念的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