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菊 《湖北教育》2004,(13):58-59
(播放课件:西湖景色,并配乐)孩子们,请看,这是“苏堤春晓”,初春,湖面薄雾如纱,堤上桃红柳绿,鸟鸣声声,意境动人;这是“平湖秋月”,皓月当空,“一色湖光万顷秋,”景色更为幽美;这是“曲院风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三潭映月”,皎洁的月亮映照在明澈的湖水里。多美的景色呀!这是什么地方呢?(作感叹和惊讶状。)  相似文献   

2.
一、文本简析春光明媚,鲜花盛开,自然界洋溢着勃勃生机,固然逗人流连;秋光晴好,景色秀丽,田野上充满着丰收气象,更能使人赏心悦目。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秋游》一课,从“秋”字落笔,着力描绘了秋天郊外的迷人景色;以“游”贯全篇,表达了孩子们的欢乐心情。情景兼备,真切细腻,突出了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我针对课文景色美和语言美的特点,设计了“请学生充分读”的教学环节,学生读得很投入。  相似文献   

4.
许冰 《湖北教育》2004,(7):41-42
马克思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俯拾皆是,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可以说,语文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美的因素,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焕发生命之美呢?无可置疑,教师应该在语文  相似文献   

5.
一、发掘美的内涵——以美树德 声乐教师是传播美的使者,首先自己应当具备美的感情。因为,“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别林斯基语)  相似文献   

6.
根据马克思揭示的“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哲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育立美原则”-教学活动渗透着师爱美的感染力,充分挖掘并表现美的教学内容,选择美的教学艺术,运用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表现教师美的仪表形象,在教师的乐教美和学生的乐学美中,实现德育美、智育美、体育美、劳技美。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汕头市飞厦小学,是汕头市一级学校。为了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文明学校,学校定出了“以美润德,以美怡情,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全,美铸校魂”的办学思想。号召老师们奏响美的鼓号,激扬美的旋律,谱写美的乐章,建设美的飞厦小学,努力把学校办成“全面发展、美育见长”的现代化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2004,(1):30-32
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首先必须了解儿童。在探索中,我注意研究儿童,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中,我发现儿童都是爱美的,他们爱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爱美”可以说是儿童的天性;我还发现儿童都是多情的,他们的心中怀有最纯洁、最真切的情感,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过分;儿童都是喜欢活动的,正是  相似文献   

9.
周丽婷 《辅导员》2014,(8):34-36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但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有关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如此说。是的,美需要“心灵的创造”.教育也是如此。坐落于著名的“沙县小吃”发祥地——沙县夏茂镇的福建省沙县夏茂第二中心小学,以“为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构建了学校“美的教育”思想体系,确立了“做美的人,做美的事”的校训,并逐步形成了“美的教育”育人体系,创设美的文化,建设美的校园,优化美的管理,实施美的教育,打造美的课堂,培养美的师生……“美的教育”播种在这美丽的乡村,正浸润滋养着在这个学校生活、学习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美的教育、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它的任务是用美来陶冶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把美的种子播种在人们的心里。西方国家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非常强调美育。柏拉图把音乐与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长期使莘莘学子达到“心灵的优美与身体的优美和谐一致”;亚里士多德以为美具有“净  相似文献   

11.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文章通过作者对北大荒一处草塘的观察和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抒发了“我”对草塘真切深刻的感受。语言清新活泼,以静写动,动静合写。使人对可爱的北大荒留连、热爱、神往。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想象景色美,赏析物产美,体会人情美,注意渗透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对于异化与审美的关系以及异化美的存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整体审视,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与审美是对立的,不相容的,审美排斥异化,没有异化美的存在。这主要从美的本质,本体意义上来论美,即把美看作是和谐、整一、合乎比例的古典的理想的美,或者说是康德所谈的“绝对理念的美”或“纯粹形式的美”即“纯粹美”,而这种“纯粹美”毕竞在美的理式范围中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3.
新教材中《滕王阁序》是“天才诗人”王勃的传世名篇,后代公认的千古佳作。诚如杜甫所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悠悠千载,斯人已逝,大浪淘沙,其文不灭,原因何在?笔者以为“四美具、二难并”乃是本文的精美之处。四美者,语言美、韵律美、绘画美、境界美;二难者,写景难而能穷形尽妙,抒情难而能跌宕起伏。美文就应“美”教,因而在教授本文时,我将目标定位在美感教学上,运用读、译、绘、悟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想象思维,充分感受文章如诗的形式之美,如画的景色之美,如歌的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14.
季斌普 《现代语文》2006,(12):51-52
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美。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爱美,是人类在千万年劳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天性,人的大脑已经具有美的生理机制。凡是人类认识的一切以及创造的一切,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作为教育,德、智、体、劳中部孕育了美,渗透着美。语教学更应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教学中强化美育功能,发挥美育功能,让中学语教学美起来!  相似文献   

15.
自然景色是美的,音乐欣赏是美的,绘画艺术是美的,这些美原本就呈现于外在,人们非常自然就能想到。从美学的角度讲,另一种美体现在事物内在的结构和谐统一上,需要大脑经过加工才能形成美的意识,这种美就比较抽象。科学美就是这样一种美,而物理学的美就体现于科学美之中。通过物理课堂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是美在百开争姘,初夏的美就美在万娄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派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18.
黄辉 《学苑教育》2012,(16):39-3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教学目的之一,美育在语文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沉淀。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美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19.
岑参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诗中“粗犷”、“刚劲”等风格所反映的“阳刚”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之间是相互补充、互为解释的同构关系。借鉴西方美学理论对岑参边塞诗进行再认识,拓宽了诗歌研究的视野和角度。岑参边塞诗中的景色描写,直观地体现了崇高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实践的美学观点”做了一些方方面面的评析,针对其观点,指出:现实性的劳动往往造成对立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美,一个是丑;“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会导致仅仅以“人的尺度”去改造和重建外部自然界,这势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丑;美的规律体现于“物种”的尺度与人的“内在尺度”及其统一之中,劳动——特别是现实性的劳动并不能创造一切美或美的事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及其规律的“先在性”,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