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幸福家庭可能很少会想到,在这个城市的边缘还有一些和我们不一样的特殊家庭。他们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困难程度让我们难以想象,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可能没有足够生活费去吃饭,他们可能天生或后天残疾让他们难以面对我们。这些家庭中的父母们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特殊孩子?社会又是如何来看待这些特殊孩子?这些特殊的孩子又是在如何追逐梦想的?由众多巨星倾情出演的公益电影《有一天》于近期上映,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一  相似文献   

2.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暑期,我和几名英语教师一起开办了公益课堂,免费为那些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孩子提供为期1个月的英语教育。开办公益课堂以来,我和伙伴们受到了一些赞美,但更多的是怀疑和反问。有的人说:你的目的是什么?你肯定是要收费的。有的人说:天底下竟有如此的好事?我不信……然而,即使这样,我们的学员还是爆满,远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同地域间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来首都北京务工的外来人员急剧增多,其中有不少人还带着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爷爷奶奶在家乡抚养长大,快要上学时才被父母接到北京,他们必须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亲人,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有的孩子父母已在北京奋斗多年,经济上比较富足但却离了婚,对于他们来说,家庭的温暖比什么都重要。还有的孩子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他们,这类孩子往往比别的孩子更渴望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5.
他们,指的是农民的孩子。现在的农民,除了村干部、种植养殖专业户、老弱病残这屈指可数的儿类人之外,几乎没有谁再死守着几亩土地不挪窝了。他们长年累月,或者趁着农闲,到或远或近的城市务工。务工的时候,他们被这个社会称作农民工。条件好的农民工,会把他们的孩子带在身边;条件不好的农民工,会把他们的孩子丢在乡下。  相似文献   

6.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4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在内蒙古举行。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起十二年前的那场较量。早在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就曾经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夏令营结束时,日本人竟  相似文献   

8.
北京孩子聪明伶俐 ,善良大方 ,知识丰富 ,能言善辩。但在夏令营的集体生活中 ,他们却表现出行为习惯上的种种缺陷 :大把花钱 ,攀比吃穿 ,不懂惜物 ,娇气惜力。夏令营 ,暑期的热门话题 ,而夏令营里的北京孩子什么样 ,有哪些行为习惯折射着社会问题 ,值得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回味、思索和改进 ,还真是鲜有报道。今年暑假 ,京城酷热 ,百年未遇 ,却仍然挡不住孩子们飞向夏令营的颗颗童心。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夏令营不下一二百个。有主管部门办的 ,有出于商业目的办的 ;有200人一期的 ,有几十人一期的 ;有以京城孩子为主的 ,有以外地孩子为…  相似文献   

9.
赵玉玲 《山东教育》2012,(27):18-20
从1982年7月至今,我陪孩子们已经过了30个六一儿童节,纵观30个六一,在倡导"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把节日还给孩子"的今天,六一应该给予孩子什么?幼儿园应为孩子们做什么?如何让孩子成为节日主人?如何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先来共同回顾一下在30年的长河中,六一走过了怎样的路程。在这30年中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演节目"——孩子演,大人看,大部分孩子没事干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每到六一前夕,各个班级就要挑选一部分孩子表演节目,带领孩子排练节目也就成了老师的主要工作,没被挑选上的孩子由保育老师看管着,成了稍有失落又无所事事的"自由人",只要磕不着碰不着,没有人去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实际上被边缘化了。而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  相似文献   

10.
钱桂林 《教育》2013,(24):9
前不久,有媒体曝光一名14岁男孩在夏令营中被老师扇了一巴掌并踹了一脚,还被要求在孔子画像前下跪思过,举办该夏令营的"普明私塾"教育机构负责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无不妥。如今的夏令营可谓鱼目混珠,众多夏令营往往打着鲜亮的招牌引诱孩子及家长上钩,而从教育效果来看,不少夏令营成了孩子的"集中营",不时招致体罚或变相体罚,让孩子身心  相似文献   

11.
晏红 《家教指南》2006,(7):23-24
《羊城晚报》曾经报道一条让中国孩子很“现眼”的一件事情:由三百名中小学生组成的赴美国夏令营开始为期3周的美国家庭生活。有一天,孩子们被安排住进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带队老师突然通知孩子们被酒店赶出来了,孩子们不愿意出去,酒店警卫就叫喊:“GO!GO!GO!”  相似文献   

12.
这不是输在"起跑线",这真是失去"地平线"。20年前,有一场著名的发生在草原上的有关孩子的"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大多数在11至16岁之间。本是联手探险,实成无形比拼:中方孩子病了,重新躺回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日方孩子也照样生病,中国领队劝他坐车,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逃兵是耻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组织了一个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夏令营,参加训练的都是初中学生。其中有几个是具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个别的曾因打架而被劳动教养过。有一个孩子把头发染成黄色。让人看上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这些孩子不爱学习,每到上课时就显得无精打采,可一谈到玩比谁都精神和“聪明”,他们把马蜂窝捅下来用火烧着吃,捉蚂蚱也烧着吃,与小学生的行为真是有天壤之别。夏令营安排爬山活动。这是一座有名的  相似文献   

14.
策划背景: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是一座公立农村学校, 80%的学生是进京务工农民子女。这些特殊的孩子很多都有留守在老家的经历,如何帮助他们重新融入正常的家庭环境?如何让这些特殊家庭重新拥有和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5.
心理咨询室     
问:“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很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由于家庭经济所限,往往连拥有一件节日礼物、到游乐场玩一玩这样的简单心愿都得不到满足,辅导员老师怎样才能给这些孩子带来更多的温暖,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这个快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16.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17.
暑期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暑假时愿意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夏令营,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和增加孩子的社会阅历。夏令营是集中锻炼孩子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好场所,而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最需要的素质。如果能借助夏令营的绝佳机会.家长引导和帮助孩子练练作文基本功,岂不更好!  相似文献   

18.
漫长的暑期怎么过?眼下许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是参加夏令营、兴趣班等,还是让孩子们“放羊”?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过得有意义。笔者以此为专题,调查了所在地多所学校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总结家长们成功的经验,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到夏令营去“吃苦受累”自中日两国孩子夏令营“对抗赛”以来,吃苦教育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吃苦教育已转化为较为规范的“吃苦夏令营”,目的是体验农家生活,体验老区生活,体验红军长征,体验社会等,有人称此为“花钱买罪受”。去年,我校组织策划了名为“红色之旅”的夏…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过什么险情。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富有20多年儿童教育经验的辅导员、日本的冈崎喜子为此访问了美国215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经过研究,她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1、自立训练从幼儿…  相似文献   

20.
提到如今的独生子女,我们会立刻联想到“小太阳”“小皇帝”这些称呼。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到底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他们是否如我们想象的幸福快乐 ?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呢 ?  一、孩子在吃什么   在集体生活中我们不必担心,因为一日三餐有营养师调剂,可谓丰盛、营养、科学。可是,在我们的家庭餐桌上,却是另一番情景。只要是孩子喜欢,家长可谓慷慨至极。孩子三餐吃的是鸡鸭鱼肉,惟独少了水果与青菜;喝着可乐、汽水、矿泉水,惟独少了白开水;孩子嘴里嚼着口香糖,吹着泡泡糖,右手提着小食品,左手拿着“娃哈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