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这种“去问题教育”导致教育对象问题意识的淡化和批判精神的缺失。心理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内涵所谓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由此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问题就是疑点,它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认识的东西而又不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弄清它的产生。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韵 《现代教学》2013,(3):57-58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历史问题”中,使学生感知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的矛盾、疑难等,产生出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那么,教师应怎样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猜测、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表现为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缺乏主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不强.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等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9.
正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所以教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努力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多地转变到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把功夫下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手法。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时容易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教师的积极、有效引导下,这种心理状态又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何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求教师自己能够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就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改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课堂有效提问则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才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地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基础.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而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则陷入另一个怪圈,过于重视课堂氛围的活,以至于伪命题充斥课堂,用于掩盖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这种无效的提问,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释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问题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契合了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驱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和认知结构的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当个体意识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推动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思维过程,加上“教师权威”、“师道尊严”的影响,造成…  相似文献   

16.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这虽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反复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除强调外,教师也可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数学史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特别指明数学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步的。1.加强…  相似文献   

19.
温胜春 《学苑教育》2012,(21):47-47
“问题意识”指的是在认知活动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积极探究以及主动质疑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思维活动当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保护及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爱问、会问和敢问。  相似文献   

20.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不断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论辩问题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中,不能将许多结论当作定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将其视作发展着的学说,辨证地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促进其创造性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哲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