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他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的强调,以及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我们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7~11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是自律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自律道德的发展受到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外部环境方面,电视以图像、声音等形式传播的信息,成为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使电视成为促进儿童自律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家庭政策是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过程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尤其是社会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美国虽然尚未建立健全的家庭政策体系,但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比较典型的。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政府开始干预阶段、政府广泛干预阶段、提倡个人和家庭责任阶段、责任主体多元化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受到了当时广泛流行的道德伦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括世界中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如街头老者摔倒无人扶起事件,致数以百计的婴幼儿丧失生命的"三聚氰胺"事件等,都为人类的道德教育敲响警钟:当前学校务必加强道德教育,促成个体道德生成,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个体道德生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因为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程.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和道德哲学家彼得斯汲取了皮亚杰、弗洛伊德及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理论的合理之处,总结出个体道德发展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自我中心阶段.  相似文献   

5.
家庭德育对儿童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家庭德育中,却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道德要求不一致以及父母缺位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现存问题的剖析及思考,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出发,提出了家庭德育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唤起家长对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视,并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实现家庭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0—3岁婴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阶段,游戏活动作为促进其肢体灵活与协调性、认知的发展、情绪情感初步形成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婴幼儿最初探索学习的重要途径。当前婴幼儿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照料者将婴幼儿游戏环境等同于家庭生活环境、照料者在婴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主要照料者缺乏对婴幼儿游戏活动提供合理支持的技巧等问题。为提升婴幼儿游戏活动的质量,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应创设适宜的婴幼儿游戏活动的环境、摆正成人在婴幼儿游戏活动中所处的角色、照料者提供"脚手架"式的发展适宜性实践。  相似文献   

7.
启蒙读物对婴幼儿的早期心理成长与性格塑造起着教育与引导作用。文学内容侧重于对婴幼儿在道德与行为规范方面进行启蒙与早教。文学特征具体表现为:动物拟人化、情节简单化以及故事模式单一化等。文学形态多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差异、因果关系和启发创意。在婴幼儿记忆、模仿与实践过程中,启蒙读物促进了婴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并有助于婴幼儿形成早期的道德、行为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家庭访问计划作为提高父母育儿技能及加强高危家庭与社区联系的核心策略,受到美国政府的空前重视.家访计划虽然大致可以归为六个不同的项目,但均聚焦高危家庭,强调加强这类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强调深入婴幼儿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大量实验证明,家访计划对婴幼儿及其家庭有显著支持作用,包括可以提高婴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有效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减少婴幼儿被忽视和被虐待事件的发生,提高父母育儿能力等.美国的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挫折和失败是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必须面对的负面情绪状态,婴幼儿也不例外.尽管家长们对0-3岁的婴幼儿呵护有加,然而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生存能力有限,所以他们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文章基于婴幼儿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阐述婴幼儿耐挫力教育涵义的基础上,对婴幼儿家庭培养孩子耐挫力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培养的两大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西北地区农村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的教养质量值得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法和观察法对当前西北地区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农村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既有一定的优势更有许多不利因素,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西北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盲点".  相似文献   

11.
变革家庭德育,需要重视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以及特殊家庭现象日益习见等因素。现阶段家庭德育中诸如家庭智慧与安全感缺位、德育者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父亲德育角色缺位、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等困境比较突出。基于此,强化家长实质性德育参与,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培养和提升家长的德育胜任力,统摄各方面德育影响,优化多育并举,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是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的“符号互动”及“结构功能”关系,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强化“互联网+”信息社会之家庭责任担当,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配置,打造社区家庭“共建共治共享”协同育德机制等措施,是家庭德育外围生态变革的关键理路。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可以通过传统道德教育多样化、传统道德教育主题化、传统道德教育节日化和传统道德教育特色化开展传统道德教育;通过幼儿合作和分享活动、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来提升传统道德文化教育;通过家园合作将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是人生开端的教育,是人一生中发展最为迅速和关键的时期,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学前教育社会需求量的加大,0-3岁儿童的教育除了在家庭中进行,还需要一些其它的教育途径来满足家长的需求,能为0-3岁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通过社区学前教育、幼儿园、亲子园等教育途径,为0-3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条件下,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喊人必须注意对幼儿的尊重和关爱,对其破坏性行为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给其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Decety et al. posited that family religiosity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children’s altruism. However, a constructive reading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s suggests that religious nurture can enhance young children’s moral development. Bloom and Harris offered evidence that infants and toddlers exhibit moral sensibilities and preschoolers engage the world through charitable epistemologies primed toward consensus and care. Engel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curiosity in exploring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Taken together, their findings suggest new ways that religious nurture might promote prosocial behaviors congruent with religious and social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解读家庭教育的现代内涵,以道德价值观教育为根本内容,培养良好个性与健康人格为核心,开展多维家庭教育。新时代家庭教育特性为:教育资源无时空界限与多样性;教育方式融合自我教育与终生教育;教育过程注重互动与尊重;教育地位趋向国家战略性;教育理念是面向未来、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是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助推“家庭、学校、政府、社区”合作共育机制形成;实现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助力中国人才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萨宾是"叙事心理学"的创始人,叙事隐喻思想是从整体上理解并把握萨宾学术思想的关键所在。萨宾叙事隐喻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语境论的世界假设、叙事作为人类行为之深层组织原则及结构。基于此,萨宾的叙事隐喻思想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主要表征为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德育必须充分关注人类道德行为发生的深层叙事隐喻,发掘人类道德行为的深层道德语法;二是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关注叙事隐喻对于德育生命境界的提升及引领功能。萨宾的叙事隐喻思想为深化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更深层的分析视域。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上网成瘾所导致的行为紊乱以及情感上的障碍等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对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网络德育意识,净化网络环境,重塑家庭的教育作用,更新德育方式是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陶行知极其重视年轻一代的品德教育和修养。他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育人思想仍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可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是陶行知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方法。有需要才会有认识,才会有追求。因此,突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必须以学生的道德需要作为切入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德育活动的最重要场所。家庭德育活动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辩证施教,长辈以身作则,与学校、社区积极配合。辨证施教应该注意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家庭德育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德育活动是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