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作得准确、到位,如再给人一点『文化味』,就更不错了。比如2000年8月21日《新民晚报》国内新闻版上有两则新闻,内容很引人注目,标题更好:①上任一年余千万雪花银(主题)——原安徽省阜阳市市长筒作新堕落记(副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难写,标题难作。有人把经济新闻标题形容为“铁一般硬邦邦,水一般平淡淡,雪一般冷冰冰。”话有点“过火”,但从侧面客观地反映了经济新闻这双“眼睛”不够鲜亮,不够灵活,难以让读者“一见钟情”。在“读题时代”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在做经济新闻标题时,就像大厨烹调美味佳肴一样,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读者每天要面对着海量的新闻,不可能都阅读,标题是读者筛选新闻的主要办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决定着读者对新闻的选择。在新形势下,晚报新闻标题也应与时俱进,使其更具有时代感、贴近性和感染力。晚报如何进一步做准、做好、做活新闻标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报纸要办得引人入胜,除了内容和版面的美化以外,还要求标题富有吸引力。因此,报纸的编辑总是在标题上下功夫,力求作出巧妙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标题要吸引人,主要靠新闻的内容。如果新闻内容是吸引人的,标题又能把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出来,那么,即使是用朴素的文字作的标题,也是吸引人的。例如: 江泽民当选国家主席军委主席  相似文献   

5.
元旦的晚上,我们坐在电视机旁,看到中共中央只用一杯清茶,举行了新年茶话会的新闻,真是感到高兴,心想:明天的报纸一定会就这次“一杯清茶”的座谈会,发一条吸引人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档案展览要有“档案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充分肯定我国档案馆界档案展览的功能和成就的基础上 ,批评了一些档案馆展览存在的浮躁化、浅表化的倾向 ,并分析了其成因 ,指出档案展览要有历史厚重感 ,要发挥馆藏优势 ,要有“档案”味。  相似文献   

7.
县广播站(台)的言论文章,代表县广播站(台)的观点和主张,是县广播站(台)的政治旗帜。而要真正发挥这一作用,就要求县广播站(台)既把握中央精神,又能结合本地特点和现状,编写出言论的“地方味”。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在《我就是我》一书  相似文献   

8.
“泥土味”内容应追求实用性。作为市、县级电视台记者到农村采访是经常的事,但往往是到乡镇找书记问干部的多,真正到村到组和农民面对面了解情况的少。农村到底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农民现在想什么、盼什么,记者知道的并不多,写出来的新闻往往是空话、套话和枯燥的数据,这样就免不了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味。所以记者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的点滴变化,思索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然后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广泛收集典型故事,从中创作出扎根于乡土的“三农”新闻。  相似文献   

9.
作新闻标题不难,但作好却很不容易。怎样算好呢?不但在文字上要做到准确、生动、引人入胜。而且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这需要从标题的结构、命意和立言三方面狠下功夫。新闻标题是根据稿件内容提出的,但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假若报纸上没有标题,或标题很简单,读者就分不清哪是重要新闻哪是次要新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标题可以起到引导读者阅读的作用;同时,标题还可以表明编辑对某个新闻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九亿多农民,对于如何办好对农节目早已引起各级广播台站的高度重视。作为乡镇广播电视台站来说,怎样办好自己的节目?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乡站节目一定要有“农”味。一是结合乡镇党政工作重点,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办节目。即在做好正常播出之余,乡广播站不妨根据乡镇工作重点,办好流动、阵地广播。这几年来,笔者先后在上犹的营前、水岩两个乡镇从事编采工作,就很注意流动和阵地广播。如乡镇突击抓冬种等中心工作,我们就把乡里的具体做法和要求编进节目,巡回各村广播,使之家喻户晓。再如果业开发这种“大兵团”作战,我们就把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新闻标题往往会给新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一个新闻能不能打动受众,新闻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标题一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尽量做到既简短、通俗、活泼,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彰显优势,提高竞争力,使电视新闻深受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2)
看报先看题,说明标题有导读作用。它因特别醒目,必都经过精心推敲。也许由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故,映入读者眼帘的标题仍不乏有“病”者。现择举下例:《出租黄带 音像部被查取缔》(1996年1月8日《西安晚报》二版“钟楼下”栏)。“黄带”的词义只有一种,...  相似文献   

13.
新闻贵在及时新鲜,文章标题更应该讲求新颖、传神,展示一种见题抓人的魅力。 1993年5月,我写一农民因借不足钱给岳父送寿匾而吊死的事寄给《鄂西报》,很快被编辑改成《现金贴喜字 悲因喜字生》的标题见报。后来,这个标题连续两次获得“好标题奖”,于是引起了我的思索,逐渐悟出了写新闻必须先精心构思新美的标题。写好标题重在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标题,通常是指文章的题目。鲁迅说过:记人,最好是记他的眼睛。这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情达意的"窗口",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姑娘如果长着一双水汪汪大眼睛,就能吸引众多的目光,就会有很高的回头率。同样的道理,一篇新闻如果有一个好的标题,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有进一步读下去的欲望,标题有神、传神,才能显出文章的"精气神"。有人说,作标题,就是画龙点睛。这话有道理。画龙难,点睛更不易。点睛点得好,能给文章增添特殊的趣味和风采。  相似文献   

15.
笑星赵本山参与表演的小品《心病》,再次把人们逗乐。但不久就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该小品与2001年黑龙江卫视台“开心擂台”元旦特别节目,范伟、高秀敏等表演的小品《中奖》内容雷同。《广州日报》对此如实作了报道,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标题却是《赵本山“心病”涉嫌剽窃》。 媒体业内人士明白,该标题的作者在这里“巧妙”地使用了“弦外之音”,其目的,是以赵本山的名气引起读者对版面的关注。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现在,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可读性差,这除会议消息本身没写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议消息标题不精彩,抓不住读者。 会议消息要“勾”住读者的视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作一版编辑时,适逢会海高峰期,全市召开局以上大小会议近40个,记者和通讯员交来的会议消息见报稿标题90%是笔者重新作的,报社领导在每周的评报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笔者在制作会议消息标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下面笔者就原稿与见报题作一比较说明。 一、标题要抓住“新闻眼”,避开“会议”二字…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末以来,竞争、扩容的巨大压力推动报纸传统的编排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集装箱”、大横题、“浓眉大眼”、厚题薄文,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报纸的时尚。读报上那些赫然入目的大字标题,常常为之一震,其中相当数量的新闻标题信息饱满,注重修辞,追求情趣,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8.
做好新闻标题的关键是要“扣”,即扣住新闻内容中的新闻事实、人物、时间、结果(怎么样)等要素。《恩施日报》有两则以人名制作的标题,在“扣”上堪称一绝。例一:《“秀山”“明山”不爱山“树林”“玉林”不惜林宣恩查处五起林业案件》。  相似文献   

19.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人要有一双好眼睛,除了要“楚楚动人”,还要没有“眼患”,不能“近视”,不能似是而非。一篇文章特别是一篇新闻作品要有一个好的标题,除了要新颖别致,还要准确精当。然而,翻阅报章杂志,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虽然“动人”但却题文不符的标题。  《南京电视台演播厅倒塌五人死亡》,乍一看某报10月26日的这则消息标题,着实让人吃了一惊:怎么回事?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建到了电视台?如果演播厅正在演播,死亡的会是什么人?读者的思维不容分说,一下子被吸引到这些敏感问题上来。再一看正文,才知是正在施工中的…  相似文献   

20.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地区六分耕地四分水面,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农村。全县近12万农户,平均每3户就订有一份县报——洪湖报。读者称赞这份县报办得有“水乡味”。它的“水乡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多报道水乡群众的身边事。该报刊登的新闻,约90%是当地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本地发生的事实。洪湖素称“鱼米之乡”,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水产以鱼著称。百里洪湖盛产60多种鱼贝。由于十年动乱,洪湖大搞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渔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区人民放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