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浅谈《红楼梦》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对《红楼梦》情有独钟 ,把它奉为一种理想 ,一种标准 ,《红楼楼》如梦魇一般围困着她 ,深刻影响到她的研究、创作与生活。张爱玲的小说以《红楼梦》为根底 ,融入现代意识 ,形成了一种新旧杂糅、中西合璧、亦古亦今、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单立勋 《现代语文》2009,(11):68-70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对《红楼梦》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在内心纠结成一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红楼梦情结,这种情结影响张爱玲的生活、创作和研究。本文通过解析张爱玲红楼梦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在其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更进一步挖掘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本比较了曹雪芹和张爱玲对死亡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处理方式。前将整个人生看作轮回的一个阶段,死亡是一次性的。它不是毁灭而是从红尘世界退出;后将死亡看作时间对人的精神、肉体逐渐侵蚀的过程,最终以肉体的死亡完成了它的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与《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了她对《红楼梦》本身的见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红楼梦》是以女性世界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创造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和张爱玲都对小说中人物肖像描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方面,他们巧用工笔、对比手法及人物视角勾描人物肖像,彰显出人物肖像描写语言之同;另一方面,张爱玲又淡化主观评价,灵活运用意象.从而凸现出自己在肖像描写语言方面的独特构思与创造。  相似文献   

6.
对于20世纪中国小说家来说,"<红楼梦>情结"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进行创作时普遍摆脱不掉的"梦魇",<红楼梦>对巴金与张爱玲家族小说创作影响甚是深远,巴金和张爱玲同是封建大家庭的逃离者、叛逆者、书写者,两人的身世阅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不同,创作个性也不同,因而对<红楼梦>的取法又呈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7.
李霞 《现代语文》2007,(5):42-44
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与《红楼梦》对她的深刻影响和熏陶有着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张爱玲运用自身深厚的文化修养,以聪颖灵慧的禀赋承续和发扬“红楼梦》的文学传统,并且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一大批活灵活现、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通过对《红楼梦》甲戌本凡例及成书过程的研究后认为:甲戌本凡例当作于他本第一回之后,当时小说名为《红楼梦》,凡例作者当是吴玉峰;且甲戌本并不是最早的脂本。张氏红学研究细读详考,识小辨微,注重在考据中加入个人体悟,可谓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谈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写尽了物欲诱惑下的人性沉沦 ,张爱玲在解剖了经济文明下金钱对人性的戕害和扭曲的同时 ,则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意识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深刻性在于展现了人性中情与理的冲突 ,张爱玲则既写了情在理的压抑下的跃动 ,又对情保持着超然冷峻的观照 ;曹雪芹的悲剧意识沉潜于闺阁琐事 ,凡俗人生 ,张爱玲既沿袭了曹雪芹选择闺阁琐事传达悲剧意识 ,并悟出了“生在这世上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观注和热爱一切的世俗 ,从中传达了她的苍凉无奈  相似文献   

10.
正一、同样的情感主题曹雪芹生长于锦衣玉食的贵族之家,他目睹和经历了家族的没落、衰亡,以及其间的人情世故。相似的身世给了张爱玲从《红楼梦》吸取营养的可能性。她自述"《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红楼梦》"。[1]从她的小说中也可清晰地看到《红楼梦》的巨大艺术投影。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复的意象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张爱玲小说中包含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意象,在主题及情节上具有凝聚作品的精神意义、贯穿叙事结构的功能;充满对人物命运、情绪等的象征暗示的意象则以其本体上特异鲜明的特征,带来对特定的人物思想和人物心理一种持久的辐射和穿透功能;而大量涉及到环境景物的意象的使用,从独特的角度积蓄和保存着作品的情绪内涵和审美意味.鲜明的感观冲击力和暗淡阴郁的格调是张爱玲意象创造上的个人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和40年代的张爱玲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有关上海的城市记忆,他们创作的差异既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有关,也离不开自身性别和个体体验,但两者都为人们提供了新鲜的都市经验和阅读的陌生感,也都表达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寂寞和苍凉。  相似文献   

13.
硬笔书法艺术创造的高雅之美与实际应用的通俗之美,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既不能片面地强调雅,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俗,只有以雅化俗,借俗求雅,雅俗共赏,才能使硬笔书法艺术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4.
新诗雅俗辨     
主张新诗要雅和主张新诗要雅俗共赏、都有其理论的合理性。问题在于实践,理论上的雅与雅俗共赏的共相对立,在实践中往往变异为雅与俗的二元对立,前者陷入晦涩怪异,后者走向“通俗化”、“大众化”,这显然与对雅俗的理解和把握有关。雅俗是相对的,其概念显然难以定义。如何处理雅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贾平凹在中篇小说<美穴地>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对业已形成的古色神韵、凝练质朴的语言风格,从文言的"雅"与方言的"俗"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6.
17.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相似文献   

18.
19.
20.
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