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和努力探索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是探索这一伟大理论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和创立者。 一、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可贵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历史性的胜利,并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又创造性地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任务。随后,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而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决定中国命运的新课题.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八大前后进行了大胆的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这一时期党中央集体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对目前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导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初步探索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而且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为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他在探索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划分"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关于新经济政策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关于祖国统一的设想等真知灼见,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开拓性、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报告所论述的10个问题(即十大关系),贯穿着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根本思想。它初步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飞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是党和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一《论十大关系》内容的形成有一个过程。195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首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始终的思想方法。“以苏为鉴”关键在于摒弃苏联模式的弊端,重点在于有选择地学习苏联等国的先进经验,主线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初步完成于邓小平。毛泽东的探索为当代邓小平构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整套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邓小平的一整套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则丰富和完成了毛泽东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并把毛泽东毕生为之献身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拟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功过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谈谈粗浅的认识。(一)新中国成立后党便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推翻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化、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历史分期问题,原中南财经大学周军教授曾进行过论述,本文完全同意周教授的观点,并就自己对毛泽东每个时期经济思想的认识,特别是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步成果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为主线,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失败为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萌芽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到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其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发展的时期,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学说发展的时期;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毛泽东逝世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对选择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试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分阶段进行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根本出发点;“走自己的路”,并不拒绝学习和利用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和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王廷科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者。他的探索,对于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起了先导作用。第一,毛泽东较早发觉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端,并把“以苏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1965年,中国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时期。  相似文献   

14.
刘森 《高中生》2009,(16):2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之一,其考查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事件;第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道路;第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文化制度。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逐步建立起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历史中,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途径,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本文试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恳望指正。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究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没有现成的答案,而苏联等国的模式又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要把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对这条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姓“社”姓“资”的问题,虽经二十余年的探索,终未成功。邓小平在探索过程中,搞清了毛泽东曾未弄清楚的问题,所以在建国三十年后,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至“革”前,毛泽东艰辛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闪光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有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思想,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为十一屈三中全会后中共搞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从鸦片战争开始,先进的中国人追求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延绵不断:孙中山从学习英美转向学习苏俄,给近代中国带来新气象;毛泽东从信任苏联到怀疑苏联,力求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则主张面向世界,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将中国带上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设计了未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大体框架,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随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一生,是一个永不知疲倦的伟大探索者的一生。他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独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取得了革命的成功,而且在建国后,特别是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持续不断地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作了艰辛的探索。纵观他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