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民生观,这是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民生问题存在差别,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民生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探究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历史演进轨迹,分析其内涵,把握其特色,对深刻理解党的宗旨,解决当代日益凸现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问题。从本质上讲,我们党的人才观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一脉相承的,对此进行研究对于全面贯彻人才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来的发展中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党的建设布局随着党的成立同步展开。从党建布局的主要特征来看,党的建设布局从起步开始,经历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布局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新时代党建布局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承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在实践过程中锻造出三个鲜明特质,即深刻的历史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清醒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自觉,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政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新局;坚持理论自觉,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党的历史上制定的三个“历史决议”,即是这三大自觉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丰富、创新和发展的90年。贯穿这90年一个始终不变的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厘清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道路,对当前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的演进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917年到1949年是萌芽和创立阶段;1949年到1978年是传统与挫折时期;1978年到1997年是反思和变革时期;1997年至今是继承和发展时期.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是与其所处的历史境遇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相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演进的当代启示:第一要体现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第二要体现客观性和前瞻性的结合;第三要体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探索和创新发展可分为民主革命时期、从过渡时期到社会主义探索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等三个历史时期.通过考察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历史演进,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特别是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典论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体现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中国共产党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力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之路是一个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实效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的党.从历史维度看,理论强党是党百年辉煌历史的深刻总结;从理论维度看,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的重要经验;从现实维度看,理论强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本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强党的百年历史演进,分析了理论强党的鲜明特征,探析了理论强党的当代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其理论自觉的不断提高分不开.自觉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旺盛生命力,持续自觉的理论创新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对教材建设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小学教材建设之路大致可划分为摸索前行、借鉴规整、曲折发展、调整改革、统筹出新五个演进阶段。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历史演进,可发现党领导下的教材建设注重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坚守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理念、注重凸显中华文化的民族特点、注重保持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一致。基于此,立足党和国家教材发展的政策方针,中国共产党未来领导中小学教材建设需打造四方面格局:把握立场鲜明的政治方向,形成教材建设的“中国特色”;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彰显教材价值的“中国风格”;汲取培根铸魂的文化力量,树立教材文化的“中国自信”;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建设理念,构建教材研究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3.
伟大号召是中国共产党阐明政治主张、开展政治动员、凝聚奋斗力量的重要途径,是一定时期内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的具体体现,对党的事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党的伟大号召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端与兴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转向、新时代的多维展开。党的伟大号召一以贯之,具有内在的逻辑理路,呈现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为重点、以开展党的自我革命为抓手、以实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目的等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时代价值,主要表现为彰显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凝聚实现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的实践力量、有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集中起来就是发展问题,发展成为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主旋律。重视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因而,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对民生思想进行了新的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的思想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九十一年的历史,是一部致力于解放民生、发展民生而不断奋斗的实践史。毛泽东胜利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解放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邓小平成功推动改革开放,努力发展民生;江泽民积极倡导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丰富民生的重大举措;胡锦涛始终强调科学发展,推动中国进入一个改善民生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崭新道路,引领了中华文化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化传承自觉,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立场自觉,坚持文化的自主性立场、民族性立场、人民性立场、科学性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互鉴自觉,坚持文化平等理念,坚持文化交流互鉴,坚持文化开放包容,坚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文化创新自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秉承真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和深厚的民生情怀,中国共产党人天然地肩负起了为民请命的伟大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和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密切交往中,这一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现实深化。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在"四个一"的大政方针决策之中,表现出坚定的内生性、主动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当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民生实践也面临着诸如腐败问题、两极分化问题、西方和平演变问题等新旧情况的复杂挑战,这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同全国人民一道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予以克服和战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资产阶级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党历代领导人始终坚持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在近一个世纪时间里,不断充实着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丰富内涵,从而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近代民族复兴思想,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振兴中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入宪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的内涵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的内涵日趋丰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与路线图逐渐清晰,实现路径和方式日益明确,逐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从概念史视角探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内涵的历史演进,对于分析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脉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