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济是常州词派中论及音律的第一人。周济的音律论主要体现在《词调选集》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周济从三个方面,分别从词的押韵特色、四声、句式及相关的"领字"、"积字"、"换头、煞尾"等角度,论述了词的音韵问题。审音度声,讲求表现技巧;强调词调与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相联系;关注读者的接受情况,以"须令读者耳目振动"为佳制--这正是周济音律论的特色。就技巧而言,周济所论多是对前人理论的承继或发挥,但后二者,则是周济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2.
以朱彝尊、汪森“醇雅”说的论词理论为参照系,论述了厉鹗词论的“雅正”说的特点:一是重寄兴托意,重作家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感发;一是维护词固有的审美特质,即“格高韵胜”、含蓄瘟籍的审美风格。交指出厉鹗“雅正”说是对朱、汪“醇雅”说的积极发挥和必要补正。  相似文献   

3.
白话词和《词选》反映出胡适试图倡导"词界革命"的尝试。以胡适本人的创作为代表,晚清民初所倡导的词体革新在实践意义上并未取得成功。随着"词界革命"逐渐消解为新诗运动的一部分,胡适所编唐宋白话词选——《词选》也成为词体革新的总结而非白话词创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周济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他既推尊词的意格,同时又充分注重词的词体特征,在词寄托说的基础上,他提出“词亦有史”的著名观点。周济词论虽滥觞于朱彝尊张惠言之说,却对之作了本质性的超越,周济之后诸词家虽对周氏之说有所增补,但总体说来并未超出周氏词论的逻辑框架,周济词论标志着清代词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论语》三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即译语要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7.
1 关于文题中的“说”《爱莲说》是一篇“说”文。这种文体的文章 ,可说明 ,可记叙 (叙述与描写的总称 ) ,可议论 ,还可抒情。那么 ,《爱莲说》一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文体特点的呢 ?文章开篇写道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水里的和陆地上的草本花和木本花 ,可爱的当然“很多”。这一点不说也明。所以这不是说明 ,是概述 (叙述的一种 )。文章接着说 :在这么多可爱的花中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前两点不说时人也都知道 ,所以作者在这儿只作简述。后一点则需要说一说了 ,说一说才叫人明晓。因而 ,这是说…  相似文献   

8.
邵海欢 《考试周刊》2015,(24):20-21
《尔雅》是以解释词义为主的第一部辞书。《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较《尔雅》来说,在收录饮食器皿词上有更多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说文》研究史上一部最早全面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著作。在有关虚词的问题上 ,徐锴继承前人成果 ,在“词”的界定、性质及取象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清代袁仁林在著《虚字说》时 ,继承徐氏观点并进一步予以系统化及升华  相似文献   

10.
袁宏道是晚明公安派的核心人物,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性灵说"。他提出的"性灵说"也成为了公安派的核心理论。从首先提出其"性灵说"的文章《叙小修诗》着手,从"性灵说"的来源以及内涵等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点认为:《项链》的主题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笔者以小说文本为依据,采用假设论证,结合人情事理层层剖视,论证小说的主题是“人对命运的抗争与毁灭”.在此基础上,阐述探究小说主题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名家词选,作为传播词人词作的重要方式,体现不同时期文人的选词宗旨和审美取向。在新旧文化交融碰撞,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的民国时期,名家词选对于词人词作接受与传播研究更是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词选《宋词三百首》《词选》《唐宋名家词选》对苏轼词作收录情况的分析,以期管窥东坡词在民国时期的传播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元代北方民族词选》几位词坛大家代表词作的赏析,以管窥豹,展示元代北方民族词苑百花急艳,绚烂多彩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面对的形势是别人不能说,世无法再说的一种僵局。面对僵局,心系国家安危的老臣触龙,如何打破僵局,使太后能够听取自己的劝谏,就成了关键。我们常常激赞触龙用谈养生、拉家常的方法取得了进谏的成功,实际上我们忽视了面对盛怒的太后,面对就不打算听取大臣任何进谏的太后,如何做才能让她不生气,能够进得去,能够站得住,能够不被她唾出来,这才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5.
学术史意义上的照着说与接着说,是期待后学在领悟先哲在给定论域所达到的高度(峰值)之同时,不妨追问其相应的限度(边界)。这落到《谈艺录》对黄遵宪与王国维的诗学抑扬一案,也就呈示钱钟书的审美眼光暨文化视野,比梁启超更经得起证伪。就清末学界诗坛而言,能真正让西学义谛(而非西洋制度名物之皮毛)水乳交融于旧体诗的代表人物,委实惟有王国维,而不是梁所推崇的黄遵宪。文学史界若至今未能照着说出钱在1948年的这一卓识,未免有遗珠之憾。至于为何留日不到一年的王国维对西学义谛的细深体悟,远非出使欧美近廿年的黄遵宪所能及?这个本应由钱钟书提出且回答、却终究未提出与回答的关键问题,客观上是为后学对先哲的接着说腾出了空间。  相似文献   

16.
《潜书》汇集了众多的社会文化词",儒"类词便是其一。唐甄在文本中通过对"拘儒"、"鄙儒"、"浅儒"、"小儒"、"腐儒"、"懦儒"等后儒的批判,系统阐释了其修身与治天下一体、心性与事功一源、治学与为政合一的儒道文化观,充分体现了唐甄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同时,加强对《潜书》"儒"类词的系统考察,不但有助于高扬传统儒道精神,启发今人关于社会责任的思考与担当,亦将进一步拓展唐甄思想研究的领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主的词学理论的分析,阐述他对于传统词学观念范畴的超越,并且指出其理论显现出来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今词初集》是清初一部极具特色的词选,其中收录了编者纳兰性德17首词作,是单个作家选词比重最大的。所选录的词作体现了纳兰"独抒性灵"的词学观念。另外,选词中还有典故的大量运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手法实际上也是与纳兰词学观相统一的,是纳兰调和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冲突的体现。纳兰词"自然"的美学传统渊源有自,消融了清初词派的隔阂,而纳兰词主"情"的特点也对清代词坛的创作起到了补弊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