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网络新词独具中国特色,在简要介绍了语用分相说与综观说之后,以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论为理论基础,对汉语网络新词的翻译进行探讨。指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综观的视角出发,参照认知结构,顺应社会语境,注重文化衔接,最终提高汉语网络新词译文的准确性与得体性,从而有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语用综观与社会人文网络视角下诠释广告标题.笔者在借鉴以前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钱冠连教授在《汉语文化语用学》中的美学原则、言语得体镱略、面栩身势与话语和谐原则和邵夫椎索尔伦(Jef verschuerea)的语用综观论之变异性、协商性、适应性等语用学理论,结合具体的中英文广告标题实例,探讨分析广告标题中的语用移情、语用离格等语用现象和广告标题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郭路瑶 《海外英语》2013,(15):118-119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汉语中一些极富创造性的新词也在报刊及网络上屡见不鲜,"蚁族"、"蜗居"、"草莓族"、"裸官"等形象贴切、意义丰富的词汇早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其英文翻译却众说纷纭,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抛开翻译学中直译与意译、同化与归化这些老生常谈的争论,若从隐喻认知学的角度出发,汉语新词翻译将迎来新的曙光。分析汉语报刊新词的隐喻翻译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实例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汉语新词翻译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汉语中一些极富创造性的新词也在报刊及网络上屡见不鲜,“蚁族”、“蜗居”、“草莓族”、“裸官”等形象贴切、意义丰富的词汇早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其英文翻译却众说纷纭,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抛开翻译学中直译与意译、同化与归化这些老生常谈的争论,若从隐喻认知学的角度出发,汉语新词翻译将迎来新的曙光。分析汉语报刊新词的隐喻翻译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实例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汉语新词翻译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迅猛发展,新词的涌现层出不穷。网络文化对新词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这里结合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词汇学的相关知识看新词的产生途径和旧词引申新义的现象,从实际运用中探讨网络文化下新词的使用规范,以此更深入的了解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宇 《海外英语》2012,(15):263-265,269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大量汉语新词随着科技、网络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并快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汉语新词是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土豪"新词的翻译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词语的热烈探讨。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结合汉语新词的不同类别,尝试探讨汉语新词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旨在为汉语新词英译探索一条更合适的道路,借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库,使汉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同时,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和消隐也给汉语的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对新词新语的生成类型、语用来源、基本特点、消长原因及其给当代汉语语汇系统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语言认知、语言教学(含对外汉语教学)和词典编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指导下,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汉新词词汇系统的区别,认知语用上的特点,以及英汉新词和各自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清楚的了解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加深对语言习得中文化学习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汉语新词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本文在大量汉语新词实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对汉语新词的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大众认知心理对汉语新词的产生、传播以及使用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新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介绍变化中的中国,为国外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以及国内需要使用此类汉语新词译文的有关人士提供借鉴。英译时要做到既保留汉语新词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能被英语读者理解并接受实为不易。基于上述原因,汉语新词英译必须借助语境对语言的制约机制,使译文更为精准、更具可读性。汉语新词英译时,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不可忽略,但也不可小觑社会语境对其的影响。许多汉语新词的英译,与其说是文化的不如说是社会的。本文主要从社会语境视阈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探讨其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制约和指导作用。在翻译这些汉语新词时,除了考虑孕育这些新词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外,还必须考虑产生这些新词的社会语境对其的制约和指导作用,通过"释义法"或"直译加解释"等方法使隐含的社会语境明晰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发展使大量的汉语新词应运而生,不断涌现的汉语新词对英语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是现代汉语新词翻译的理论依据,恰当运用这四种模式,能够实现对现代汉语新词的有效翻译,为我国文化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丽 《邢台学院学报》2008,23(1):105-107
词语是语言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英语新词层出不穷.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源源不断地为英语注入新的活力.以隐喻的认知性质为前提,陈述英语新词的隐喻性以及新词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并强调这种文化因素在翻译网络新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汉语中涌现出相当数量的网络新词,在语义和构词上都有其自身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汉语网络新词的上述特点,并结合英译常见手法如直译法,意译法,音译加注法,移译法等,探究可行的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雯玉  刘冰泉 《海外英语》2012,(24):167-169
区别于传统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以人们的日常经验为基础。认知语言学不是单一的理论,是一种研究范式,也被用于翻译研究。该文将结合认知语言学中"两个世界"的翻译观,从认知学的视角来研究汉语网络新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汉语网络新词的认知,并对其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自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之后,“门”族新词凭借着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成为又一颇具势力的网络新词族。本文旨在探求“门”源及“门”义的过程中揭示“门”族网络新词的衍生机制及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进一步推动新词新语特别是汉语外来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新词的构建和理解都是人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体现了人的隐喻、转喻、类比等思维。该文以2006年度171条汉语新词为语料,对其中的62条表人的汉语新词作一认知解读,以期揭示汉语新词构建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的心理机制等,为现代汉语新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谐音新词是人类隐喻思维的结果,也体现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汉语谐音新词中蕴含着隐喻理据,表明任何语言都是人类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此外,谐音新词流行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也值得关注,如求新求异、诙谐幽默、模仿从众以及调侃自嘲等心理。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加速了汉语和英语的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国英语俏皮话正是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网络新词族。中国英语俏皮话的构词形式和意义构建过程无不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网络、社会文化。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新生的中国英语俏皮话词族的分析,其构词主要呈现词缀拼接、合成、谐音和译借的规律。同时,中国英语俏皮话的意义建构过程涉及了合成结构压制、谐音压制和社会文化压制等认知语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