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职业教育的发展几经周折,我校一直在不断寻求一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路。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完全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影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针对职校生的实际,我们探索提出了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为“学生能学什么教师教什么”,“以学生个体进步、提高、发展,弘扬学生个性为目的,全力打造学生发展的空间”。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教学管理的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每次备课之前,教师需要问问自己:学生原来学了什么?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还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准备多少?为此,教师应通读前后教材,以了解学生的理论起点和发展目标,并  相似文献   

3.
刘颜 《湖北教育》2011,(7):43-43
学,其本质是学生自觉地以文本为师,以生活为师,自己教自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越来越多自己感兴趣的或未知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然后尝试着去感知、思考、探索,从而自觉地去寻找自己要的答案,这个过程往往会以书本为师,以别人为师,然后更加深入地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自己主导的同时,要审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立足点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不仅要注意自己“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要注意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必须“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广茫 《山东教育》2002,(16):29-29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创新教育下的小学教师要做到“四要”。一要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的观念。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轻启发”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  相似文献   

6.
袁虎 《四川教育》2008,(1):48-48
现在不少的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气氛十分活跃,但静心观察,却不难发现这里面有“假打”的成分。部分老师对落实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意识还是会不自觉地暴露出来。也就是说,讨论归讨论、交流归交流,可学生说完之后,教师仍然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走到自己预设的教案上或心目中的那个“标准答案”上来。于是乎,他们并不太在意学生说些什么、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的认知障碍是什么,而是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将学生引入“正轨”。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理念,转变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出现了什么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及分析,谈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个好的班级不是只靠班主任来教育学生,而是靠高尚、浓厚、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来熏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同频共振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以己为镜,修身正生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班主任无小  相似文献   

9.
目标教学是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一开始学生就知道自己这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是什么,目的明确。随着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我们也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学生主体观。开发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反省,就是扪心自问,就是“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自我解剖的过程”。亦即经常有意识地找自己的过错,揭自己的短,并能及时修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错误,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合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1.
帮助学生寻找自信的支点、树立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帮助弱势学生寻找难得的机会表现自己,帮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肯定自己,帮助问题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帮助朴实无华的学生全面看待自己.帮助自傲的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有了自信心就会以一个成功的心态进入社会,就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学生的“转型期”?处在“转型期”的学生有何特点以及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笔者根据教育教学的观察和思考,谈谈自己的认识。从学生阶段来说,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一年级这两个时期,属于学生的“转型期”。我们仅以小学六年级为例,进行探讨。一、“转型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已没有当年加入少先队时的自豪感与对红领巾的崇拜之情,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无须佩戴红领巾,于是顺手将红领巾塞入衣裤口袋中,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星期一的早晨,是例行的升国旗仪式。部分六年级学生东张…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时时处处地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形象、品格,以期影响学生,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仪表风范,实际上是其心灵的展示,对学生的暗示也就特别明显。教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暗示给学生。一般情况下,不修边幅的教师,教出的学生通常会不拘小节,不明语言和不明行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纪律性不强;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教师教出的学生,一般喜欢新潮,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不强,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差;衣着整洁大方,仪表端庄的教师培养的学生,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且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仪表要求很严,除了是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外,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怕给学生造成负面暗示。因此,为了向学生提供积极的暗示,老师的仪表必须有所讲究。  相似文献   

14.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多是畏而远之抑或敬而远之。有什么心里话,要么不敢说:要么闪烁其词,含含糊糊;要么深藏心底,怕给老师增添麻烦……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学生们大都愿意把自己的心声通过日记的形式,在纸上倾吐。因此.周记就成了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在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沟通,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5.
王娟 《辅导员》2014,(8):46-47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自主意识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渴望表现自己、欣赏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新时代班主任,要深入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为学生创建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沈钢 《科学教育》2004,10(6):43-45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设计什么问题,学生就回答什么问题,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如果学生稍有“越轨”现象,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和“点拨”,直至学生答出教师自己预设的答案为止,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呆板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主要是靠教师的灌输。而目前我市推出的二期课改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政治课复习效率1.1了解学情,使复习有的放矢进入复习阶段,教师都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十分渴望成功。因此,复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妨沟通一下思想,了解一下学生对复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的建议。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调整复习计划,加强针对性,师生达成共识、互动,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答问,长此以往,其结果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知道等待教师的提问,而从来不去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若不提问,学生也不问,教师若不教,学生也不学。学生的学习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且,由于只有教师的提问,使得语文课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始终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想在语文课上始终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能够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小学教育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小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一、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正确评价自我。中小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往往表现出比较大的片面性,即不能全面地以发展的观点认识自己。他们有时夸大自己的成绩,过于自信地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有时又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缺乏上进的动力。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学生:(1)指导…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创造力的进步,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的因素。”学生眼中的世界是无比新奇的,他们什么都想听,什么都想摸,什么都想知道,绘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娱乐,是一种游戏,他们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学生创作的天真浪漫、充满童趣稚拙的绘画,完全出自学生自己的意愿,是学生们所特有的充满童趣的想象。教师应耐心地、循循善诱地给予指导,放飞他们的想象,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