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推进中西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首先要把握20世纪以来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和"西方哲学的处境化";进而在中西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会通中,处理好三种趋势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史论关系,以及与世界哲学发展融通的关系;从而在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互补性逻辑中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西哲学的比较是哲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然而从神学角度进行对比则是一个全新的视点。文章主要从哲学的起源、发展、斗争及未来前途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西哲学在神学方面上的差异,并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归纳其产生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李石岑对中西哲学发展过程及其思想同异的考察与理解,在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比较研究中,当为最具理论价值的认识成果之一.李石岑对于西方的学术文化曾经有过长时间的研探与亲身体验,其对西方哲学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与其同时代的学者中,少有人能够与之比肩.就思想倾向而言,李石岑早年虽曾热衷于尼采哲学与柏格森哲学,对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也赞赏有加,但是,当他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思想上已经转向辩证唯物论.哲学观念的转向,增加了李石岑对中西哲学异同理解的思想深度,也促使他将哲学比较的学术目标指向了中国哲学自身建设.这些都值得我们肯定.今天,我们思考文化比较与哲学比较,不论时代条件还是学术目标,与李石岑一类学者当年的理解都已经大不相同.但是,回顾李石岑当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总结其哲学比较的认识成果,不论是对我们拓展哲学比较的观念,还是完善哲学比较的思想方法,都有其正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学东渐以前,中国的发展遵循的是一种在传统中求变革的模式。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潮的冲击,迫使中国思想界发生了飓风度卷般的转变,不论是文化保守主义,还是激进主义,其目标指向是共同的-即要使中国走现现代化发展之路。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在大众平民阶层确立了威信,通过以实证为中介,对西方实验主义以及中国清代朴学方法的融通,使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验主义方法成为当时众所周知的科学方法。但在胡适的实验主义哲学框架中,一方面是杜威的实验主义和清代朴学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西潮的冲击下,日益显示出不适应时代发展滞后性。因此,胡适的思想底蕴中蕴含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撞击,这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的双重情结上。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6.
我们根据对于中西哲学各自的特质是否有清楚的认识和对于中国哲学之适应现代生活是否有自信心而将中西哲学的对话划分为四种范式 :无清楚认识而自信、无清楚认识而不自信、有清楚认识而自信和有清楚认识而不自信。在中西哲学的对话历史上 ,第二种对话范式曾长期居于支配地位 ,而近年来第三种范式的兴起则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它使得中国传统哲学有可能以某种方式获得重建 ,并与第四种对话范式构成有利于真正形成一种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代中国哲学的张力关系。而这两种具有张力的对话范式之间的互动关系 ,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7.
在近20年来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有一些普遍流行的观点:一是以西方哲学为“原生物”,以中国哲学学科为“依傍”西方哲学的产物;二是认为“形而上学”的译名是误译,“存在”不是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三是认为西方哲学只讲本体与现象、灵与肉的二元论,中国哲学只讲“道不离器”、“形神相即”的整全论;四是认为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来讲...  相似文献   

8.
关于本体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于本体论,中、西哲学提出了各自的不同观点。一是对语言的态度上,中国哲学诉诸自我的内心体验而忽视语言,西方哲学则将语言作为建立和探讨本体论的主要线索。二是对人的理解上,中国哲学将人理解为自身内部的原始体验,即“诚”、“尽心”,并扩展到宇宙天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哲学则将人理解为须靠自己的能动作用与他人、社会乃至神达成一致才能实现自我的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哲学合法性”的提法有两个问题维度,即中国有无哲学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主体性。19世纪末以来逐渐出现了一元论的终结与多元论的出现的局面。在多元论的视野下,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殊相之一。作为多元哲学中的一支,中国哲学必须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发生由“哲学在中国”到“中国的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从讨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入手 ,阐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理想主义倾向和人本主义倾向 ,着重讨论了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影响。通过这种讨论 ,主张应该积极地对待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2.
融贯中西通释古今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对中国哲学史的开创性研究,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范式,他的三本哲学史各具特色;二是用“接着讲”的方法,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成为了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冯友兰的哲学创造体现出了复兴民族哲学的一种现代努力.  相似文献   

13.
素数奥秘     
素数是一个最古老的数学分支,几百年来仍有许多未解的难题:素数分布规律、孪生素数生成原因等。在学习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我们认真分析了素数客观存在的特征:素数中只有一个偶素数“2”,其余全部是奇素数。素数研究实质上就是奇素数的研究。因此,我们改变了前人在自然数中研究素数的传统方法.采用了在奇数中研究奇素数的新方法,多有所获。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同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两者有其连续性和共同点,具体表现为:思路的一致性;内容的继承性和特色的相近性。同时两者又有其非连续性和不同点,即研究重点不同;理论特征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和理论风格不同。通过比较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有助于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方伟中 《天中学刊》2001,16(2):15-16
利用Sundcaram筛法,给出素数的表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关于素和的判别定理和相应筛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21世纪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未来的走向,哲学界已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梳理、比较胡适、梁漱溟、冯友兰、冯契等人关于哲学、哲学史以及世界未来哲学瞻望的观点,可以发现,冯契的中西哲学结合互补的思想,对于深入把握世界未来哲学的走向,极具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提出研究哲学有三个条件:惊讶、闲暇、自由。惊讶是西方哲学"存在"意义上的本体论起源,这种起源使西方哲学迈出了由宇宙论向本体论跨越的关键一步;闲暇是面向哲学的一种纯粹向度,这种向度决定了西方哲学与世俗无关而走向形式化的纯粹品性;而自由则体现了西方哲学追求生命之真、追求伦理之善与追求品格之美的统一,它构成现代人性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逐渐演变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民主诉求。今天,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研究哲学的三个条件中看到中西哲学德性和知识的根本分野。面向未来,我们正处于一个学习西方、超越西方的心理诉求期,那么我们必将正视这一分野,并从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缺陷,从中汲取为我所用的东西,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讨论函数的素性与函数的亏值间关系的逆问题 ,推广Gross Qsgood Yang[1 ] 和宋国栋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发现Landau集合L={n2 1|n∈N }中的关键元素为4n 1形式的奇数。由于(2k)2=4k2,因此,一个偶数的平方加上1可能是一个4n 1形式的奇合数,也可能是一个4n 1形式的奇素数。这是一个随机事件。当把这些奇数当作来自奇数集G={1,3,5,…}中的随机样本时,可以证明集合L中素数有无穷多个。为了估计区间[1,x]内n2 1形式的素数个数,利用M=x2-1,P(L)=23,P(G)~ln2x而建立一个随机抽样的数学模型;πn(2 x1;=4P,1≤x)~32lnxx-1,x→∞。至此,Landau猜想已被证明是一个肯定的结果。本文同时用新的方法获得了4n 1形式的素数个数的估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