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为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探究活动。由于本活动耗时长,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在实际教学中很少实施该实验教学。本文报告了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1教学目标①明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能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②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解决实验问题;③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④解释种群数  相似文献   

2.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计数方法和构建数学模型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实验难度,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涉及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数据的整理以及曲线的绘制等实验技能,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实验之一。本文就本节内容的探究性教学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4.
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生物新课标模块三活动建议中的一个实验,实验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显微镜操作技能,及进行一周乃至数周的耐心观察,并了解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及其产生原因。实验的开放性虽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但在实践中也导致了实验目标的把握偏差,致使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后,实验目标达成效益很低。基于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但也是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一个要求比较高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存在周期长、操作难度高和实验结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开展。从实验选材、实验方法和检测方法3个方面对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各种改进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广大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高中生物学"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实验为例,构建基于思维建模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需要教师在综合利用多种数字化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开放性、多角度、科学地探究温度、溶解氧、营养条件、代谢产物等因素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以期借此缩短实验周期,提高探究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介形虫、紫萍作为新的替代实验材料,来完成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探究过程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昊 《生物学教学》2010,35(10):30-32
本文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的几个细节作了阐释,这些细节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海荣 《学苑教育》2012,(23):83-83
本文拟就“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顾蕾 《中学生物学》2011,27(6):42+50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讨论出实验探究方案和制定出实验计划,通过7d的连续培养观察,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统计数据,绘制变化曲线,最终能建构数学模型,这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此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经过实际的实验教学,笔者对本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并设置了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制定计划之前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在教参中未给出提示,为此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再现生态学家高斯的草履虫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由理论分析到实验验证,逐步解决实验中真正遇到的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归纳公式、绘制曲线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型构建的科学思维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秦亚平 《教学月刊》2014,(10):65-67
正实验误差在每个实验中都客观存在着,在客观上又影响着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准确性。对定性实验来说,由于一般性的实验误差不会颠覆实验结果,因此部分师生对实验误差分析、管控的意识薄弱,忽视了对实验误差的研究。实验误差的控制对定量实验则非常关键,因为定量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以一定的数据呈现的,实验误差直接关系着数据  相似文献   

16.
17.
1 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酵母菌是一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个体较大,能在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酵母菌的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下降、波动、稳定等,“J”型曲线与“S”型曲线是两种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在实际环境中,由于资源空间的有限,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该曲线有一个K值,即环境容纳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通"接头、注射器等器材制造了2个简易的"酵母菌发酵"实验装置。实验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该装置用于"酵母菌发酵"相关实验,既便于直观定性地感知酵母发酵实验现象的变化,也可定量地检测发酵产物的生成量,有利于落实课标中提出的实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本实验的核心,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为总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确定相应的子课题,通过开题报告→实施实验→结题报告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杜翠华 《中学生物学》2011,27(10):51-53
在《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中,明确指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观察,探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建构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如何使用血球计数板和进行菌体计数是该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