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生辉 《甘肃教育》2013,(23):45-45
一、问题行为的预防策略1.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教师要对高中生的问题行为做出有效的预防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高中生的心理有不平衡性、自主性、动荡性、闭锁性、进取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经验化意识的裹挟下,教师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往往缺乏理解的视域,无法把握学生行为的意向与意义。教师理解意识的缺失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以事实性代替“心理因”;二是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类型化评判;三是聚焦于事件或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人及其意向性。这导致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学生立场的缺失,消解了教育的意义。教师应成为理解者,有效地指引学生走出成长的困境。具体来说,在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悬置外在规范,进行非判断性理解;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本质直观”剖析,抵达学生行为的意向性;在理解学生成长需要和探索学生行为意义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内在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研究学生,认识学生,向学生学习,这是教师工作和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学生,认识学生,就是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教师也常常能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要当好老师,首先得当好学生。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不虚心向学生学习,就永远不懂得教育。只有把这门功课学好了,才有资格当老师。  相似文献   

4.
问题行为是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碍他们身心健康。影响他们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扰乱性和对学习的影响都较大,需要长期耐心教育来加以矫正,若不及时矫正可能导致心理失常和行为变态。  相似文献   

5.
问题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优良品格形成和个性健康发展的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学生中。本集中论述了对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应是倾听、接受、共感的理解;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制定新的适应性的行为目标;应注意感情的净化、明确化,以及对问题行为学生治疗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所谓问题行为,就是指品行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尽管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个性的形成甚为不利。一个学生从小胆小怕事,长大后往往缺乏勇气,缺乏自信心;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长大了就难于对人热情,怯于交际。通过观察调查,我们认为青少年的犯罪、不良品质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的萌芽阶段,即问题行为产生阶段;第二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向外扩展阶段,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绍兴、杭州、温州、湖州四市387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知,教师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适应问题和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其中,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社会适应问题.男教师的问题行为比女教师严重,初中教师在敷衍行为方面比高中教师问题行为严重,农村教师对自身行为约束不如城市教师强。因此,要从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今年又接任初一,担任他们的数学教学。小学生初次踏人中学的大门,各门课程纷沓而至,使他们对中学的好奇心没得到满足的时候,就被各门功课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从小学3门功课到初中7门功课,学生作业时间由原先的7点到8点。说实在的,我们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都觉得负担重,我想,学生在写的时候大概也不比我轻松。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障。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压力逐步加大,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冲突等原因造成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方面如何进行帮助、引导,疏导教师的心理、学校应该做一些怎样的具体工作等,都是我们所关注和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期的教师教育栏目就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有研究者分析的现状、成因及维护建议,有来自学校的具体经验,有实际工作者的思考,以期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换位显奇效     
张世平 《山东教育》2007,(10):18-18
学生小陆。非常聪明,每门功课都是班里第一。但他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爱随便说话,教师的讲课经常被他的插话打断。更可气的是,在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不经过教师允许就随意否定别人的见解。由于他说得头头是道,我拿他也没什么办法。而且,班里慢慢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老师提问没人举手发言,大家的目光就会不自觉地转向小陆;而只要他举手发言,全班学生就没有一个有反对意见的,好像他的答案肯定正确。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原因,我院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对于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作为教师,应深入分析其产生行为问题的心理成因,并灵活运用心理学辅导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金扬 《教育与职业》2003,(10):36-36
近日,北京市某职业高中的一位王姓的女教师愤然向笔者投诉称,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可以去找家长和学校领导、老师解决,但当老师遇到“校园暴力”的威胁时,在面对那些实施暴力的在校学生时,他们又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小王告诉记者,她是去年才开始在这所职业中学担任计算机教师的。这所职中在全市没啥名气,每年的生源都招不够,学校只能要他们这些老师去物色学生,并承诺每招进一名学生给800元“辛苦费”,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素质都较低。这些学生大多目中无人,动辄就给他们这些授课老师眼色看,甚至对他们恶言相加。老师:阻止学生看黄片被…  相似文献   

14.
报载:内蒙古某学校一名初中学生,因被怀疑向老师身上甩墨水,老师批评他后感到委屈,回家上吊自杀。另据报道:辽宁省某中学初二学生把自己的老师推上被告席,诉称老师在课堂上打了他耳光,造成耳膜穿孔及精神伤害,要求赔偿。经法院判决,学校和这位老师赔偿30余万元。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人们在感叹学生心理脆弱的同时,也把指责给了学校和教师。但是也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教师,也为那位走上被告席的老师报不平:辛辛苦苦教的学生,像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对待的学生,把他们“亲爱”的老师告上法庭实在不应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上,我们无法忽视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他们或许是因为性别、年龄、心理、生理、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或许是因为对上课老师感情上的喜恶;或许是因为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枯燥;或许是因为家庭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所有这些原因导致了一些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针对不同原因而产生的问题行为,我们可以进行冷处理、热处理、巧处理,也可以采用放任法、表扬法等措施,将问题行为的影响消弭与无形,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初一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学校、老师、同学以及有些功课都是新的,学生要适应一段时间;如何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教师可从融洽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学法指导上入手。  相似文献   

17.
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少年儿童智力的开发及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搞好音乐教学呢? 一、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创设和谐气氛;激发兴趣 在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很自然地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从而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要想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是不够的,还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课堂违纪了怎么办? 案例一:中学生张某在学校上课时多次捣乱,上课乱丢纸团,老师多次劝说不听,该生不但不听劝,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教师只好让其在教室外面罚站。其父母听说后找到学校,说该老师对学生体罚,并侵犯了其子女的受教育权,让教师对其孩子进行道歉。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的行为动机,在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制订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矫治策略时重在心理疏导。笔者结合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谈矫治问题行为的对策。一、注意事项1.重视非言语行为的作用中职学生与教师接触时往往害怕受到指责、嘲笑,紧张不安。此时,教师应伺机以一些非言语行为营造真诚、平等的氛围,这可能比即将进行的心理指导谈话更具影响力。如,笑容可掬地为学生搬来一把椅子让其安静坐下,端一杯茶让其饮用……这些无声的行为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安徽教育论坛》2004,(1):54-54,46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质疑的方式有:向书本问、向老师问、向学生问。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