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莹 《山东档案》2006,(5):21-22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标志着外交部保存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外交档案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对公众开放的第一个部委档案馆,这些外交档案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传统理论认为档案开放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笔者认为政府民主政治的推行对于档案开放也极具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理论认为档案开放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笔者认为政府民主政治的推行对于档案开放也极具影响。  相似文献   

4.
聚焦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8日,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档案正式向社会开放。此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本刊编辑部对外交档案的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外交档案开放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外交档案开放的社会反映等内容。对外交部档案馆和有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采访。组织了这一组《聚焦外交档案开放》的稿件。  相似文献   

5.
档案开放中的国家安全问题是关系档案事业生存发展,乃至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肩负着做好馆藏档案中涉及国家安全档案的保管和保护,进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的逐步觉醒,档案开放利用进入蓬勃发展的新纪元,笔者将开放利用分为四个阶段,并以权力为依据探讨其发展,以期从权力的崭新视角,审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7.
外交档案开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华 《中国档案》2004,(4):19-19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档案正式对外开放”。几天之内,学者、官员、记者和普通公民纷纷向档案馆提出利用申请,各种媒体也争相报道。档案顿成媒体上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8.
张琼 《中国档案》2004,(4):21-22
世界其他国家外交部门形成的档案,在管理体制上分两种:一是由外交部门自行永久保存,如俄罗斯、法国等;另一种在外交部门保存一段时间后(如30年)移交给国家档案馆,如美国、英国等。外交档案无论保存在何处,一般须按本国法规,自文件形成之日起满一定期限,并经过解密程序向公众开  相似文献   

9.
李星 《中国档案》2004,(4):14-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关于新中国的外交使命,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在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有着清晰的阐述。他说,现在的外交任务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友谊,另一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外交工作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联合,一方面是斗争。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对帝国主义国家战略上是反对的,但战术有时在个别问题上是可以联合的。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要有信心。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在南配楼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李肇星部长、部领导成员乔宗淮等和部内各司局有关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外交部保存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外交档案就此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乔娜 《档案天地》2011,(1):57-58
外交档案指主权国家之间通过其官方代表,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以遵守国际惯例为基础,出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与其它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之间的正常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2004年,中国外交部宣布第一批外交档案对社会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2.
11月12日,外交部档案馆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外交部1961—1965年形成的档案经解密后将于即日起向国内外开放。本批开放档案共41,097件,开放率将近70%,内容主要是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请示、报告、谈话记录、来往电报以及照会、备忘录等外交文件。  相似文献   

13.
各大网站最近刊登的一则化消息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从4月12日正式启动,将公开在民间征集100封最有价值的中国家书,不限字数、年代、地域,供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而其余的征集来的家书。都将捐赠给中国民间化遗产抢救工程。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的挂牌仪式.1月18日,外交部档案馆将馆藏中1949~1955年形成的部分档案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启了我国外交档案开放的先河.这一现象不仅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也引起了相关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4年11月,笔者前往外交部档案馆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外交档案开放的原因和实施进程,并从学术视角对外交档案开放的相应启示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档案利用是指高校档案工作者以档案信息为服务前提,以档案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及社会各方面需求为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和方法传递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价值及增值的过程.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是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整个档案业务工作中最具有活力的环节,更是评价高校档案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档案价值是档案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而档案价值鉴定就像过滤器一样,在众多的档案文件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挑筛选出那部分有价值的,档案价值的鉴定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利用和开发,是人们开展文件处理的基础和前提,什么样的档案可以被保存,什么样的档案应销毁,这全都取决于档案的鉴定的环节,所以说档案鉴定可以被称为档案整理环节中的档案"命运"中转站.  相似文献   

17.
孙丽娜 《云南档案》2013,(12):35-37
档案从历史中来,最终以记录历史为旨归。,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则档案理所应当为人民服务。目前随着民本观念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也在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的档案服务体系的构建,本文试举几例,以管中窥豹之良愿希图方家体察.  相似文献   

18.
在档案界,最早借鉴传播学理论的可以说是吴宝康先生.早在1988年,他就在<档案学概论>一书中明确指出:"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①.继此之后传播学理论在档案界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前言笔者两年半来,为寻找民国时期的外交档案访问了台北和南京。本文的目的是以十数次访问该地档案馆所获成果为基础,在已见史料的范围内对民国时期外交档案的保存、开放情况做一介绍,到目前为止有关民国时期的外交档案,日本学术界的一般说法是民国15年前的部分文书,保存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内并被开放。其他部分保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台北,仍未公开。此外,就档案分散在大陆和台湾的情况来看,不仅日平,即便在海峡两岸的学术界里也没有被介绍。实际上,现在两岸外交档案的公开情况,已经有了和以前的说法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档案和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