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勰对“颂”这种文体的认识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诗经》之《颂》为正体而排斥其后颂体的发展;颂体的特征上依“颂”之名立义,而不顾颂体创作的客观实际。这种局限性主要是受其宗经观念的影响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诗经》三颂皆可配乐,《商颂》、《周颂》又因其“主告神”而被奉为《诗经》中颂之正体,《鲁颂》则因其理性因素的加强而被视为《诗经》中颂之变体。前者在后世流衍为乐府中的郊庙歌辞等,后者则为后世与音乐分离而成为纯文本形式的颂体文学所仿效,而后世颂体文学又在名称、体制、内容诸方面和《诗经》三颂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橘颂》是屈原作品中唯一以“颂”体创作的作品,从作品中描绘的橘生长特点看,其所描绘的橘树应该是长满成熟的橘子。该篇的创作时间为秋冬之际,而不是屈原投江的五月,《橘颂》并非屈原的绝命辞;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看,屈原创作《橘颂》时应该是直面橘树,而不是眼前没有橘树地想象,《橘颂》是“物感说”的典范之作;从作品暗示的时代环境看,《橘颂》的创作期约在楚怀王三十年武关之会至顷襄王三年再放江南之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至前297年之间。  相似文献   

4.
对于《诗经》“风”“雅”“颂”分类,传统观点主要有“实用说”、“产地说”、“体象说”、“乐调说”四种,这四种观点分别揭示了《诗经》特质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作为划分风、雅、颂的统一标准。风、雅、颂的划分与编排当以内容的不同为标准,有关风土民情的归于“风”,事关诸侯、士大夫的归于“小雅”,事关周王的归于“大雅”,关于古低明王祭祀之法、颂扬之间、祈祷之辞的归于“颂”。  相似文献   

5.
《桔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今就《桔颂》确为屈原之作、《桔颂》的写作时间、《桔颂》在屈赋中的地位三个方面作些管见,谓之“散论”,求正于方家。一《桔颂》是屈原的作品,关于这一点,已为自汉代至今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肯定。但也有少数学者提出怀疑或异议,然而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例如,闻一多先生在《论〈九章〉》一文中,怀疑《桔颂》与《息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四篇,是后人为求合“九章”九之实数而混入到《九章》名下的。主要理由是:一、《思美人》等三篇,其篇名均三字,“与《招隐士》、《哀时命》诸汉人作品之题名同风,盖亦汉人所沾”。二、“乱辞之  相似文献   

6.
屈赋直言“伯夷”者二,《橘颂》“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悲回风》“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王逸《章句》引《史记·伯夷列传》释之,以为《橘颂》、《悲回风》中的“伯夷”乃“孤竹君之子”,“叔齐兄也”;洪《补》进而引韩愈“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之颂,以为“屈原独立不迁,宜与伯夷无异,乃自谓近于伯夷,而置以为像,尊贤之词也。”又,《天问》“惊女采薇,鹿何佑?”[明]周拱辰《离骚草木史》以为“指夷齐事”,“言采薇而惊来女子之讥,遂弃薇而饿,白鹿又何以佑之,而荐之乳乎?”[清]毛奇龄《(天问)补注》复证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体发展史上,“颂”“赞”二体的流变及其体制是极为复杂的。《文选》与《文心雕龙》作为极其重要的选本和批评专著,分别对之进行了专门的评录。本文拟就此作一比较研究,着重分析其异同,并对“颂”“赞”二体的流变和体制特征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8.
《诗经》《风》、《雅》、《颂》三种体裁,有语言风格、配乐和内容题材的区别。汉经学家造作“风动教化”之说,宣扬《诗经》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功能,所以“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又说:“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诗·大序》)。他们也念悉三体在配乐上的差异,但只强调它们在内容题材方面的区别,并错误的把这种区别作为它们得名的由来,已出现了以题材的大小论三体轻重的倾向。此说唐宋亦袭用之。于是以三体论轻重遂成为两千年来不变的成说。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并且《三颂》是有区别的,故而仅根据《毛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不足以说明三颂的各自特点。姚际恒先生在《诗经通论》中已经大致说明了这一点,“《大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孔氏曰:‘此特释《周颂》耳,《鲁》、《商》之颂则异与是。《商颂》虽是祭祀之歌,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与《文选》之“文”的范围大致是相同的。这体现着南朝人对“文”的共识:以集部各体为“文”。从功用上看,《文心雕龙》与《文选》对文学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虽或多或少因之于两书的性质不同,然其主要的显然是著者(编纂者)对“文”本身价值取向有别而来。《文选》只严“体”之界,而不像《文心雕龙》那样重视严格意义上的辨体。这主要是昭明太子与舍人文学观的不同而分别反映在《文选》与《文心雕龙》上所致。  相似文献   

11.
悼亡诗由潘岳开始,到唐代蔚为大观.一直以来,探求悼亡诗作的人已不少,然多从个体作家作品人手,或倾向于探讨悼亡诗作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较少有人从其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研究.本文正是试图从文化精神方面人手,通过唐代悼亡诗这个窗口,探讨中华民族对待爱情、生命的情怀和对人际关系的关怀之情,并与西方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刘伶简论     
学术界对刘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言行的考察。本文则从刘伶的言行入手,探讨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玄学意境,探讨《酒德颂》的文本思想内容及其对颂体文的传统写作规范的突破,刘伶从特异的言行到对《酒德颂》的创作,是对玄学意境和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反抗、蔑视和讽刺世俗礼法及其代言人的行为,但这只是其实践和追求过程中造成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颂体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到了柳永的手里,词成为他"颂主告神"求取功名的手段.这类词作在<乐章集>中主要可以分为"描绘地方美景,盛赞地方官员"和"高歌盛世图景,祈愿王朝伟业"两部分.从认识价值角度来说,它们是"文学化的历史";从艺术价值角度来说,它们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哀祭文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枝繁叶茂的支流,从内容上讲,是人们宣泻悲情的突破口之一。但各哀祭文体模式多样,要求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哀辞和诔文是先唐哀祭文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文体表现方面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不秒体现在二者的文字内涵、内容对象、体制、形式,更体现在内部特征及其创作的标准范式上。  相似文献   

15.
潘岳中国古代美男子的代表符号,才华横溢,尤善为哀诔之文,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因其好功名,谄事权贵,参与诬陷愍怀太子之事,被后世认为是"文人无行"的典型。然而通过《马汧督诔》可以看到潘岳嫉恶如仇、仗义执言、正气凛然的美好品质。因此,我们看待古人不能只看其一面,而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黎铎 《教育文化论坛》2014,6(5):117-121
《全黔国故颂》是黎庶昌收录编撰的一部贵州从汉到清历史名人的专题资料集,共收录了贵州从汉到清的历史名人一百三十五人.编撰的时间,应是在黎庶昌光绪十一年回家丁忧和第二次使日期间.在收录上,本着表彰名贤,为国史张本,力求贵州有更多的贤人志士入国史的原则,厚今薄古,“故持例稍严”.对在历史上能震古烁今的人物,更是不遗余力追求事无巨细,囊括殆尽.  相似文献   

17.
与神对话:现实与理想--关于《吉檀迦利》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具有世界影响的诗集。关于诗集的性质,我国学术界有宗教颂神说、哲理抒情说和近代新福话来说;关于诗集中的“神”的内涵及主题思想的把握,对诗集中的泛爱思想、忧伤情怀等重要素的评价,都有许多不同观点。究其原因,有不同批评方法和视角的影响,但更为内在的原因是中、印文化精神的差异所致。实际上泰戈尔是以颂神诗的形式表达对人生的深层探索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魏晋胜流画赞》是顾恺之一篇非常重要的画论。对于此文的真伪也多有争辩,然而殊少从文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辨析。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历代名画记》中所存《魏晋胜流画赞》实为顾恺之赞序集佚,由此,《魏晋胜流画赞》、《论画》是否题目互误的讨论也将得到推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运行表》的手工填写、计算、评定成绩存在较烦琐的重复劳动 ,不仅效率低 ,易出错 ,且透明度不够高等缺点 ,研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设备 ,设计《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运行表》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是一件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州州县官员集体尊崇道佛二教事迹的珍贵历史文物,具有补史之缺、证史之实、纠史之谬的重要历史价值。从石刻出土地点发现了唐代青州龙兴观遗址,填补了青州道教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