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中国动画电影迷失在对美日动画的模仿之中,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叙事上也越来越丧失其应有的民族个性。坚持民族化叙事是当前中国动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动画市场上制胜的法宝。为此,动画创作者要善于从民间文学取材,并深挖其民族文化内涵;要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转化;要实现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还要善于借鉴中外优秀动画电影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策略,并“化”为己用。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全球化的当下,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文化符号由于无法实现全球化的普遍接受和当代化的灵活利用,存在诸多弊端。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更多追求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巧,未能深入民族精神本体;中国动画对艺术性的过于强调,忽视了动画作为叙事艺术而对故事讲述的要求;简单粗暴的说教表达使得中国动画言之乏味,缺乏娱乐性;中国动画"民族化"艺术形式难以承载宏大叙事和大规模复制。  相似文献   

3.
民族化是中国动画应对全球化冲击的生存之道,是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现实需求,也是艺术发展自身的需要。从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发展方向,至少应包含四方面的内涵:民族化应学习国外动画的资本理念和先进营销策划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赋予鲜明的民族特色、传达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郑恺 《华章》2009,(13)
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而在流行音乐中加入民族传统元素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近些年似乎已经成为众多华语流行音乐创作者所较为钟爱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通过对民族化相关概念的梳理,总结了"民族化"以及"流行音乐民族化"的概念,希望对今后流行音乐民族化音乐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方面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油画家探讨的中国油画“民族化”问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艺术形式方面论述中国油画“民族化”需要在“中西结合”上不断探索和补充,形成能把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自然融入作品的富有中国油画特色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画学派"作品风格多样,有传统二维动画,也有偶动画、剪纸动画等,还有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动画,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动画艺术之林。其动画角色的动作表演或借鉴民族传统舞蹈,或来源于传统戏曲表演,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动作相糅合,形成写实、夸张、戏曲等诸多风格,具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传霞认为,娜拉——新女性形象是男性精英知识分子在面临着各种压力之时想象与设计民族国家以及男性主体的主要符码.言说娜拉成为五四男性精英知识分子重要的文学议题;现代女作家——现实中娜拉的自我言说是精英女性知识分子建构女性主体和探索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女作家的创作表现了对各种既定规范的突围、颠覆,同时也昭示了在内外压力之下,现代知识女性对女性自我主体构想无奈的修改与放弃。中国现代男女作家对新女性的叙述既呼应,又对照,他者叙述与自我陈述形成了潜在的对话与抗衡,共同描绘与设计着娜拉——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天涯路程。王宇通过对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化镜像“娜拉”的生产、接受的考察,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起源语境中性别政治与公共政治的复杂纠结,从而表明性别的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指涉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问题,而是从根部与社会文化精神的走向、知识谱系的建构密切相关,性别研究已然提供了一条回望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现代性诉求的独特路径。唐欣认为,从性别主体的角度重新解读茅盾《蚀》三部曲中的两性情爱关系,可以小说中显在的身体叙事作为独特的切入视角。其中,身体话语作为一种现代现象的表征,已然成为有效辨析现代主体生成的重要话语场地,它在性别主体建构、革命话语隐喻的多重视角中具有意义的多歧性与审美的多样性.从而也就为我们的重读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动画的现状是数量庞大质量差.原创性的根基是历史和文化,山寨文化的流行必然意味着原创的缺失,在受到欧美以及日本等动画大国的冲击下,我们认识到打造本民族原创动画的实时必要性.总结世界经典动画片创作的成功之处,我们应该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去审视,保持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对于原创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醉入花丛》是知青文学另类写作的逻辑起点。阿城的《棋王》从另一向度呈现知青文学的另类延展。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则是主流知青文学与非主流知青文学亦即知青文学另类书写合流的结点。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刘醒龙的《大树还小》和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也各以强烈的非主流倾向,对知青文学的不同哲学时段,进行另类表述。知青文学发展中这种由弱而强的态势,加速了80年代主流知青作家在90年代的集体溃败,终于在21世纪让位于知青文学的另类书写,他们曾经建树的以宏大叙事为基础的知青文学悲剧,已然为另一种风格和基调的文学叙事所代替。知青文学创作因此总体上走向人本,逼近历史真相,从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家族小说因为纳涵着丰富的现代性内容,折射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道德等的变迁而深受作家青睐。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作家的家族书写,一方面延续着现代文学“叛逆式”的书写传统,另一方面,又典型地体现出当代文化变革中作家们的文化关怀。作家们对“家族”文化母题,既有着新的起源解释,同时又有当代性的精神铭记。  相似文献   

14.
一、中小学德育的应然分析所谓“应然”,它体现的是人们的价值追求。德育的应然状态表现为德育的目的、目标或期望。本文将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曾经有一种提法认为德育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即“德育首位论”,虽然人们对这种提法仍存疑义,但它对德育重要性的肯定还是可取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要造就的不仅是掌握技术和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为国家、社会乃至人类造福的人。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只注重培养心智,而不顾道德教育,无异于…  相似文献   

15.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递者,是道德行为图式的储蓄所,是道德情感的传达者,是道德经验的转述者,是道德思维的传承者。道德故事的遴选、聆听视角的建立、道德故事的重叙和价值立场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歌赞英雄,抒写历史,形成一种文学的滚滚洪流,国家叙事抵抑个人的浅吟低唱。但由于女性作家偏重阴柔的审美倾向注重内心体验的天性,在国家叙事的洪流中.也难以抑制女性内心的泉流。茹志娟的《百合花》就属于这种女性在国家叙事中的个性化的写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全球"汉语热"的高涨,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但合格汉语教学师资的缺乏却成为目前最大的发展瓶颈,而现有的师资培训体系也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师培训的理念、内容,构建全方位的师资培训模式,从而保证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访谈、观察、听课等方法,以反思为主线,截取一位"新基础教育"实验中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几个断面的叙事——通过与专家合作,使"反思"成为常态的思维模式;寻求理论支撑,促使班级从"他律"走向"自律";最后创立自己的班级建设法.用以观照一位小学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小说"教育救国"理想叙事以<虹>为转折点,形成向内和向外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勾勒出知识分子由浪漫自信到迷惘怀疑,由启蒙大众的拯救者到需要改造的自救者、沉沦者、自新者的精神轨迹."教育救国"理想叙事围绕民族精神品格重建在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两个层面展开的民族国家想象既各有侧重,又有明显的共性."教育救国"理想的否定叙事揭示了知识分子不断失去自我而认同大众的命运悲剧,以及现代作家创作的现实功利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