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是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角度出发,对他们的归因风格进行相关探讨。通过对江西各类学校抽样的40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对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口统计量均对青少年的内在外在性、持久暂时性、可控不可控性、局部整体性归因产生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青少年整体性归因风格趋势上升;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子女,其更趋于内在、不稳定、可控的归因风格。  相似文献   

2.
归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动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人们通过归因来预测、评价人们的行为,以便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随着个体的发展成熟,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我们把它称为归因风格 (attribution style)。归因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社会认知、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文山州壮族青少年应对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梁宝勇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对云南文山州526名壮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五、初一是壮族青少年应对风格发展的关键期;面临应激源时,女性更多的采用行为生理、躲避等行为,男性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独生子女以情绪发泄、寻求帮助为主,非独生子女以解决问题为主;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的壮族青少年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情绪表达、理智合理等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和人格五因素问卷探讨了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较初一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于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对正性事件归因更悲观;(2)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于稳定的原因,对负性事件归因更悲观;(3)人格类型不同的青少年归因风格存在显著差异:和谐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乐观,内向情绪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悲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河州哈尼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云南红河州341名哈尼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尼族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采用整体可控的归因.哈尼族青少年男性比女性更多采用外在、持久稳定的归因.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采用内部、持久、可控的归因.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200元以下)的哈尼族青少年倾向于采用内部、可控的归因.与父母亲一块生活的青少年更易形成可控归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河地区哈尼族青少年应对风格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梁宝勇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对云南红河地区352名哈尼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面临问题带来的压力时,哈尼族青少年随着年级的上升,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情绪表达等行为方式.男性遇到问题时,倾向于否认压抑问题,而女性则多采用逛街购物、运动等行为方式.与父母一块居住的哈尼族青少年更多采用解决问题来缓解压力,而与祖父母生活的哈尼族青少年更倾向于采用逛街购物、吃东西、发脾气等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7.
8.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4名高中生的疏离感和归因方式进行考察,探讨青少年的疏离感及归因方式的基本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疏离感中的社会疏离感和自然疏离感均与归因方式有显著的相关,而人际疏离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不显著;(2)男女青少年在疏离感的三个分量表以及总分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归因方式差异显著,男青少年倾向于外控,女青少年倾向于内控。  相似文献   

9.
苗族民间游戏是苗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文化生态不断融合互动的结果。本文以苗族鼓舞为例,从文化传承和教育的视角探讨和解读苗族鼓舞的文化特质,并试图挖掘这些特质所具有的文化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为提高青少年学习适应性提供依据,探讨学业自我、归因风格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中的学习适应行为分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中的学业成就量表和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问卷,对广州市三所中学的11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业自我对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将舞蹈艺术还原成某种地方性知识的特殊观察。其中积淀和传承着一个民族的宇宙意识、文化记忆、宗教情怀、审美趣味和生活记忆等等。这种以地方性、民间性、草根性、族群性身份出场的舞蹈,其舞者就是这个民族中的普通群众,在他们的舞姿中带着来自他们生活习惯中所固有的那种动力韵味。通过对比,分析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下所孕育出来的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云南省嵩明县阿子营乡苗族村的儿童达到上学的年龄后,都陆续去上学,但是一些孩子逐渐辍学,绝大部分孩子小学毕业后也不再想继续上学。辍学的孩子通常并不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持孩子继续学习,也不是因为孩子身体和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与苗族的历史背景、该村的社会结构、父辈兄长的现状、学校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疆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其产生是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相互交错的结果。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关键靠教育。为此,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人际交往归因量表对169名交往不良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归因特点和期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对交往成败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交往不良青少年在交往归因上更加消极;成败归因差异显著;交往不良青少年在交往中"自我防御性归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5.
范城乡 《林区教学》2013,(1):107-108
依据归因理论,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的目标问题,认为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的因素主要有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发展特征、家庭和社会环境、校内环境等;据此,应从强调个人努力、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增加成功的体验等三方面引导青少年参与运动。  相似文献   

16.
陈小普 《考试周刊》2013,(87):177-178
家庭通过家庭结构、父母期望与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等途径影响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与媒介素养、完善家庭的教育功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网瘾症.  相似文献   

17.
成就归因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就归因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个体的归因风格和归因偏差都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通过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成就归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土皮太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族际通婚率较低的苗族中,服饰文化具有多元性与适应性、族际性与融合性并存的特征,并且,在时代变迁中,既有对他民族服饰文化的无意识采借,又有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有意识维护.这样的服饰文化特征与影响,在大杂居、小聚居的通婚率较低的其他族群的服饰文化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人数继续增长,但是在大规模招生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学生的质量有所下降,高等数学学习水平大幅下滑。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探索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归因现状及其规律性,并据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归因训练措施,为高职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转变不良或不当的归因倾向,逐步形成正确、积极、有利的归因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松桃苗族地区很多父母外出务工,不仅让这些地区的儿童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同时也使得祖辈监护和学校教育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逐渐削弱。影视、网络等媒体的深入,外出务工年轻人回村后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改变等又影响着儿童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让苗族地区的儿童获得其成长所需的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要充分利用其生长的环境和孕育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以松桃苗族地区的苗族古歌为例,探寻古歌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