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乾义与叶长青是著名诗家陈衍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时的教学助手,也是清末民初影响最大的诗派同光体闽派中长期被埋没的重要诗人。龚乾义诗个性特色鲜明,不摹古人,用笔生涩,融合了同光体闽派、赣派、浙派等各派的特点,在同光体诗派的发展中具有独特意义。叶长青早年从陈衍游,其诗风格近于陈衍晚年诗风;抗战爆发后他弃学从政,其诗风格也遽然一变。他在诗词上的成就尚不能与龚乾义相比拟,但在学术上则是陈衍事业最重要的阐扬者。  相似文献   

2.
郑孝胥是同光体闽派重要诗人,在晚清诗坛有很大影响。然其虽誉满诗坛,本人却始终志在功名。郑孝胥晚年附逆变节,成为人所不齿的国贼,原因甚多,但主要还是受内心强烈的功名思想驱使。而这种功名思想的形成,又与其亲友的人生遭际对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濬年表     
黄濬(1890-1937),祖籍福建侯官(今福州),是同光体闽派广大教主陈衍的得意门生,亦是同光体闽派后期的重要人物,然学界对黄濬鲜有研究,更甚者多有讹误。该文以黄濬为中心,旁及其家族、友朋,考证出黄濬的具体生卒年和生平主要事迹,并以年表的形式将其一生经历呈现出来。笔者撰有《黄濬年谱》,《黄濬年表》乃其简略提纲。表中各条均不列详细考证及具体出处。  相似文献   

4.
主编寄语     
趙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4):F0002-F0002
“闽文化研究”是本刊长期坚持的一个不定期栏目,旨在推动对福建地域文化的研究,推动正在进行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本期推出三篇文章,各具特色。陈衍是晚清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和代表诗人,其《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歌理论的集中体现;《陈衍<石遗室诗话>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即"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是同光体代表诗人、近代著名诗论家陈衍的重要诗学观点,也被认为是同光体在诗学理论方面的标志性创见。但是,过去学者对此解读多有分歧。通过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内涵进行深入细微的分析,可以明晰陈衍提出此诗学观点的真实意图。同时,同光体作为近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在学宋的大纛之下,其重要诗人诗学的具体路径,也各有差异,反映在"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上,其不相合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探析翻译功能派翻译目的论的实质及其评析翻译的视角,试用翻译目的论观点讨论《闽文化》英译本,用译文实例来说明该书翻译过程中诸多翻译目的对该文本翻译活动的影响,由此形成对《闽文化》译文翻译得失的评议和修订《闽文化》译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希圣是晚清时"晚唐诗派"的代表,以诗歌神似李商隐而著称于近代诗坛;郑孝胥、陈三立同为"同光体"的代表诗人,而"同光体"是继"湖湘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晚清诗坛的主流诗派。李希圣交游广泛,曾与郑孝胥、陈三立交往密切。因此考辨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的交游情况,对廓清李希圣与近代诗坛的关系,以及了解其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闽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地缘环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闽文化是中国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兼具中原内陆文化和沿海海洋文化的特点,文化全息图景的多元性特征极其鲜明。本文从文化内涵和文化的时空格局等方面诠释了闽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并探讨分析了地理位置及地缘经济、生态、政治环境对其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同光体”开创了一条诗歌创作的“荒寒之路”,维护了中国古典诗歌最后的辉煌。重在探究同光体诗人作为文化精英守望古典诗歌的心路历程,剖析他们在坚守古典韵致的同时所流露的承担的痛苦,试图对同光体诗人作心理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补习教育被称为"影子教育",伴随着正规教育而生。近年来,很多人从补习教育中尝到了其带来的巨大利益,闽地区的补习教育越来越泛滥。调查显示,闽地区的补习班及补习教育存在较多弊端,因此,针对闽地区补习教育的特点,从资金、经营、监管等角度,对闽地区的补习教育现状和营销前瞻性进行深入探讨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