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与社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社会意识是对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存在的反映或反思。人的社会交往构成了人的社会关系,交往是不同的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发生关系的现实手段和先决条件。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亦即因人的交往活动而来的社会关系之网——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反映或反思。个人意识、群体意识或狭义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一定的个人意识既是个人意识,又是以“个人意识”形式表现出来的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群体中个人意识在精神交往中相互集中的表现。由个体意识或群体意识向社会意识的转变,是在实践、交往活动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与人的发育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运动形态,是与人类相生相伴,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条件。体育促进人的发育和培育,是人作为一种生命形态不断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动力,它与人的生命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和自我复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推动社会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过程中,体育运动将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生产方式与精神方式的有机统一。同理,作为反映社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也是对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就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及其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寻求的是农作物的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农业作为人类对自然直接对话的活动,生命性是农业景观的重要特点.农业生产是一种培育生命的事业.农业劳动在人类的一切实用性的肢体活动中具有最多的艺术性.农业景观作为自然与人工共创的景观,体现出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而在审美中,则是自然美、人工美统一.在某种意义上,农业景观是一种大地艺术.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一般本质.人的实践性存在,决定了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进行的.迄今为止,人作为“关系性存在”,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整体性关系存在、个体性关系存在和共生性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的具体形态,与此相适应,以“成人”为使命的德育在范式上也发生了从整体主体性德育到个体主体性德育,再到主体间性德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惰性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无形障碍。惰性表现在人的个体身上即为人的个体惰性;表现在社会群体之中就是人的社会惰性。产生惰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因素进行悬置与拒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以克服惰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现代本体论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方式,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本体进行探讨,并依此透视体育存在的根本原因和终极价值,为体育存在正本清源,还体育之真实。认为体育存在的本体,就是以身体为载体、以体育行为为表征的人的独特生命活动。身体、生命、体育行为3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体育存在的本体。体育本体是体育存在的根本基质、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是体育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也是体育最初和最终的实在。体育的终极价值在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在体育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应以人为本,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关注个体生命中的体育存在。只有个体体育价值得到切实、充分的实现,其它形式的体育存在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的层次形态为标准对社会经济活动和职业进行统一分类,能够满足产业分类的基本要求,并能够避免其他产业划分方法所带来的混乱;这种分类便于正在形成的新经济形态进行统一产业统计与科学测评,且这种测评与人和社会本身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因为它反映了由知识层次提升过程所推动的产业递进的过程、节约资源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科学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的存在、本质和解放的三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存在、本质和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三个有机联系的问题。人的存在问题远远超出了物种的存在关系。人作为类存在物,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体;人作为群体存在物,是自然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的统一体;人作为个体存在物,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人的存在具有三重性,因而人的本质必然也具有三重性。人的解放是人的存在矛盾的解决,也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因此,人的解放包括人的类解放、人的群体解放和人的个体解放  相似文献   

10.
真、善、美是人类的三种价值追求,体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文化特性,既具有终极价值旨向性,又具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本文从真善美追求的各种性质特征展开分析,探寻真善美的价值理想和现世实现的统一根源,揭示人类真善美的追求路径是价值旨向性和现实可能性相统一的持续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批判和分析社会的发展及改革问题主要源于其实践转向,马克思认为:"理论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即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马克思的实践转向是指导当下物质和精神及其他领域建设的理论基石,这已然成为当下重新阐释的必然,系统地围绕实践转向的论证脉络,从现实社会人的活动出发,以历史形态和人类发展价值诉求为落脚点去重新阐释马克思的实践转向对推动当代中国梦建设进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规律是主体活动的结果 ,社会规律存在于社会主体的活动之中 ,但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并不等于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社会主体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主体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自组织规律 ,因此社会规律是自为的规律。社会主体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质上是社会主体和自然界的统一活动 ,物质生产活动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物质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活动的客观性。社会主体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生产活动的物质性和客观性 ,决定了社会主体活动的客观性 ,社会主体活动的客观性决定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自我存在的确证,是个体生命在社会实践中的自我实现、升华与完善。写作教学应以写作的本质为原则,确立以审美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化和具体知识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一种可使用的知识,而且借助于一种变化过程的经济学概念,也形成了一种作为静态的知识形式的技术定义,它体现为某种具有一定功能的物质形态.因此,一个社会群体或整个人类的知识,在某一时期,在其技术形态上是令人瞩目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技术是人类文化中最为显著的部分.对技术是什么,技术起何作用,我们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管理学意义上进行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艺以语言符号为媒介,使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物化和对象化,这可摆脱现实的局限,建构起超越于现实的可能性世界。有了可能世界作为背景,人类就能够在想象中自由地重新构造现实世界。因此,文艺的本质不是再现生活中已有的东西,而是创造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文艺审美创造是对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补偿,即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超越,是对于实践活动自身的有限性的扬弃或突破,使之象征性地突入无限的领域,向人类敞开一可能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诞生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上,从主体性视角出发,走出了形而上学的思辨迷雾,确立起以实践为中介来说明主客统一的分析理路,进而在对“现实的人”的本质之揭示中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彰显,以此说明意识是人的生产活动的观念再现、精神变革取决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正是在这种强调历史变革的生成论视角下,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从“现实的人”及其对象性活动出发阐明了社会历史作为“人类生产史”的本质,从而在历史生成论视域下完成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体育是欧洲近代身体主义潮流崛起后的产物,在仪式治疗的现实需求下,当今的中国体育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或道德的力量.在褪掉媒介光环后,中国的体育人群体仍处于一种相对边缘化的状态,原因在于他们违背了儒家尚简朴、废奢靡的文化精神.中国历史上并无体育的概念,也从未有过体育人群体,而与之类似则是游戏的人、流浪的人和闲人,他们不从事生产活动,其社会角色介于从事性炫耀工作的巫者和反抗儒学教义的常态人之间.在脱离了非世俗的领域后,中国体育人的社会地位仍有下移的可能.游戏是凌驾于一切知识体系之上的一种价值形态.历史上的世界级强国都是游戏大国.尊重人类的游戏精神,也是对人类创造力的一种尊崇.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意义上,休闲生活可以用来解除身体上的疲劳,恢复生理平衡,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休闲时间,对精神世界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探索,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并通过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来推进整个人类的进步速度.奥运会作为人类社会中最盛大的一场综合性体育赛事,它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比赛本身.更重要的是,作为休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休闲文化的内涵和追求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它通过运动这样一个载体来思考人生的价值,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探寻真善美的真谛,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意志品质,使人类整体素质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本质是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不受约束的生活状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的人注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分析分工在私有制制度下对劳动者的压迫以及作为造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马克思提出,要消除劳动异化,使人民群众获得幸福,必须要实现劳动者与劳动本身、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与类本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统一。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获得国家政权,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恰恰是幸福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新的历史方位下的幸福应该是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平衡发展,而奋斗是实现幸福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它是以"现实的人"为理论根基,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个体,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