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央政府和国家语委一再呼吁"请写规范字"。俗字被规范汉字所排斥,但是生活中人们实际使用俗字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其实汉语中的俗字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辨正地对待俗字,才能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字。  相似文献   

2.
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最早提出“俗某字”这一概念,但由于重正轻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对《说》中俗字这种珍贵的汉字化石重视不够,《说》俗字的类型体现其时空性,通俗性,简易性和表音性的特点,加强《说》俗字研究,对了解古今字形体嬗变的轨迹,正确认识汉字简化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俗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字是世俗所行之字。古字少 ,后世大众出于记录、表达需要造了大量的俗字 ,是中华汉字的新生代。历代相承 ,蔚为大观。因字书收录 ,保存了汉字资源。俗字不俗 ,通俗而不浅陋 ,利在便俗 ,亦难违俗。对俗字应宽容 ,少非难  相似文献   

4.
隶变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化。它在使汉字更加简便、更有利于书写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大枇俗字的产生,我们把这些在隶变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俗字称为隶化俗字。这些俗字的产生不但是东汉后期俗字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中古甚至中古以后许多仍被人们使用的俗字也只有追溯到隶变才能找到其俗化的理据。表文拟从隶变的角度对俗字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俗字是同一书体系统内与正字相对的流行于民间的汉字。异体字、古体字、方言字、通假字、错别字的内涵及使用条件都不同于俗字,它们都不宜全部或部分地归属于俗字。代替符号根本不具备字的资格,更不会是俗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南北朝墓志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字部件“朿”讹变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释读与整理提供材料,并丰富汉字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文字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处于俗字入典的重要时期。唐代的专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俗字异体.对书中的异体字进行研究将对汉字文化、汉字发展史、字典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干禄字书》是唐代的一部重要的正字学著作,收录了汉唐以来的一批珍贵的俗字材料,对研究汉字由隶变楷以及楷书定形过程中汉字的发展状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俗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日常使用的与正字规范写法不同的字,一般是在正字基础上通过繁化、简化、变异、替换四种方式构成的。声符替换的俗字是为了反映变化了的字音、简化字形等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形近误书、方音影响。声符替换的俗字有一部分是符合六书原则的,这就否定了把是否符合六书原则作为判定俗字标准的做法,但也应看到,不规范的书写方式仍是俗字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汉语俗字随正字一同传入日本,为日本吸收。日本上代金石文包含了大量汉语俗字,其类型与汉魏六朝以及隋唐碑刻的俗字具有一致性。其中部分俗字业已进入日本现代规范用字。考察上代金石文中的俗字,对于中日汉字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语俗字随正字一同传入日本,为日本吸收。日本上代金石文包含了大量汉语俗字,其类型与汉魏六朝以及隋唐碑刻的俗字具有一致性。其中部分俗字业已进入日本现代规范用字。考察上代金石文中的俗字,对于中日汉字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俗字即不规范的字,与之相对的是“正字”,俗字与讹文有本质上的差别。讹文,即错字,它是指书写者因笔误或文化水平低而抄错写错的字。而俗字则是约定俗成的不规范字体。所以,讹文几乎没有规律可言,而俗字因其具有约定俗成性,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其内部规律。俗字在六朝碑刻中已多见。到了隋唐时代其数量更多了。在敦煌写本中,俗字现象尤为多见。俗字的归类方法亦有多种。一般地根据俗字和正字字形相比较,分为简化俗字和繁化俗字两大类。简化俗字,比之正字笔形简单化,笔画减少。如“嫂”简化作“ ”、“攀”简化作“”、…  相似文献   

12.
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使用的术语主要有俗字、俗用字、俗行用字、时俗共享字、俗通用字、通俗字、俗撰字、变体俗字、转变俗字等,这中间“俗用字”“俗行用字”“时俗共享字”“俗通用字”“通俗字”也都是“俗字”,它们的区别在于流行使用的程度不同,它们代表了俗宇从产生使用到广泛流传到通行于那个时代所处的不同阶段;另外的三个术语“俗撰字”“变体俗字”“转变俗字”主要区别在于俗字产生途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汉语俗字研究是汉语文字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派别,汉语形体的正俗之别甚至可以追溯到甲古文字时期。到了宋明清时期,造纸印刷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汉字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同时使得人们对相应俗字的研究也日益增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辨析字形正俗的字样书,其中就有明代士大夫焦编篡的《俗书刊误》。此书前四卷将士大夫认准的正字与当时人们常用的俗字对举,旨在劾其“肆笔成言为”者。文章主要取证《汉语大字典》、并参考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对异体字类型的归纳以及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对俗字的详细分类,通过对这些正俗字字形发展演变的一一考证,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类,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上,文字一直有着正和俗的区别。相对于正字来说,俗字是历代政府所禁止的,而现在,国家也强调要使用规范字。作为人们手头用字,俗字能够起到文字记录语言的作用,俗字之所以屡禁不止,这是因为,俗字记录语言时有着自身的特点,且它的存在有一定的文化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三台万用正宗》是明代一本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日用类书,书中俗形丰富,反映了明代俗字使用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粲”“灿”“餐”“迟”“痪”“寎”“卿”“龟”“龙”“验”10个字对应的俗形进行考释,这些俗字均未被《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字典及相关字书收录,可补充俗字语料,探究俗字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就当前研究俗文字的学者多把同音通用字排除在俗字之外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从"正""俗"字同质对应概念、古今学者有关俗字的论述及字例、汉字为意音文字的属性等角度进行讨论,认为由规范角度将文字的地位关系划分为同质对应的"正""俗"概念,其"俗"必包括同音通用字。在此基础上进而将"俗字"分为属汉字构形学范畴的"形俗"和汉字字用学范畴的"音俗"两类。对"形俗"字的研究,借助于文字在文献具体语境所适宜的音义,探究字形的构成,研究的中心是形体,包括个体字符的构成方式和俗字构形的总体系统所包含的规律;对"音俗"字的研究,借助于文字的声音所承担的该字在古代文献具体语境所适宜的词义,研究的中心是字的使用,属于汉字字用学范畴。如此,才能把握汉语俗字构形规律及文字使用全貌。  相似文献   

19.
井米兰 《现代语文》2008,35(4):107-108
敦煌文献保存了大量俗字资料.本文试从笔画和构件层面探讨<敦煌俗字典>中繁化俗字的类型,为汉字发展史研究提供必要的补充材料.  相似文献   

20.
陶美玲 《文教资料》2013,(32):121-123
俗字即区别于正字的一种不规范字体,汉字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俗字。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繁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本文选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繁化俗字为研究对象,对其类型进行举例分析,同时对繁化俗字保持正字理据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