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历史小说处于文体的草创与转型期,它以诗意为旨归的叙事突围使之突破旧历史演义的格局,呈现了新的现代性文体特质。叙事突围融铸了现代历史小说的历史审美品格,也构成了自身叙事演进的线索: 1920年代鲁迅的文化反思型、郁达夫的主体感受型历史小说在1930年代继续演进为主题丰富、意象纷呈的社会阶级型、文化批判型、主观诗化型历史小说。1940年代,急切的现实关怀使现代历史小说格外关注历史的现实讽喻作用。叙事突围更进一步落实在具体叙事手法上,以时间的现时化,视角的个人化,文本的镜像化三种叙事手法营构出奇幻相生的历史诗学意境。  相似文献   

2.
反思性教学的文化理据、范型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语境下,开展反思性教学及其研究是外语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反思性心理学、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学校探究文化等理论为反思性教学及其研究提供了文化理据;高尔与巴特莱特、麦克塔格特与凯米斯等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开展反思性教学的研究范式。实践反思、叙事反思、合作反思和资源反思等方法有助于外语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和实现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透过跨国婚恋这一叙事框架,欧洲新移民作家从早期的集中表现新移民群体的生存困境和文化焦虑,两性文化交流及矛盾,逐渐转向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反思,并向更具形而上色彩的精神层面拓进。跨国婚恋叙事体现了一种清醒而又包容的文化姿态,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值得警惕的艺术教训。  相似文献   

4.
有意义的叙事是教学反思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素养的有效方式;为此,教师只有在准备阶段进行教学前叙事反思、实施阶段进行教学中叙事反思、评价阶段进行教学后叙事反思,才能促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与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 ,在老舍的作品里 ,日益深入的社会批判、政治批判乃至题旨鲜明的“反侵略”叙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 ,表达着作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思。如《骆驼祥子》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文明病的反思 ,《四世同堂》在“亡城”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等等。老舍的小说从内容上看 ,无论是“文明批判”还是“文化反思” ,都同时显示出一种现代意识 ,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权意识等。他的作品使现代与传统 ,世界性与民族性 ,得到了较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西生态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故事,借此反思造成生态危机的现代文明,形成了神话叙事的潮流。神话叙事凝结着早期人类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想象和概括,既有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溯和体验,也有对于文学创作中思想资源的探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传统。现代文明的致命缺陷促使作家们反思长期以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误区,力图通过对于神话时代二者关系的重新追溯,进行思想资源的探寻。严峻的生态现实促使作家通过神话叙事向执迷不悟的现代人发出了厉声警示,并在对人与自然原初和谐的想象中获取思想的启迪。生态文本中对于神话的追述往往带有理想色彩和浪漫色调,同时也伴随着文化失落和自然失衡的双重苦痛。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疆域”下,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英雄史诗,作家们的英雄叙事驱动力与其说是来自于主流意识形态,不如说来自于他们对战争的切实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新时期文学的英雄叙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英雄叙事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自我真实体验之间的摇摆。客观地说,“十七年”文学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大多流于模式化,缺少对抗日战争深层的文化反思,更没有在民族矛盾中追问“国民性”这一深层文化问题,叩问国民性这一历史之因和民族受侵略之果的关系,进而把文化质疑和文化建设置于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类型和现象,感伤文化是一个悠久的存在。在清初由于"天翻地覆"的故明亡国惨变,使得感伤文化深入广泛地濡染剧坛。无论从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对剧作时间、人物故事、作品命名、舞台再现性、叙事范式、叙述策略等的剪裁处理上,皆见出感伤文化对戏曲创作产生的深入影响。而此种处理背后,也体现出特定的幻灭感、悼亡情绪、文化反思和褒贬忠奸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化心理学有三个主要学派:符号取向、个人取向、活动理论。它们的交汇点是“文化符号活动”。自我是通过文化符号活动而社会地发生的个人建构。作为文化符号活动的叙事和认同相互构成,不可分离。它们通过人造物、情感、自我反思、活动、时间5个维度而发生作用。叙事既可作为干预变量考虑,也可以作为搜集分析资料的方法而成为文化心理研究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漫水》中,王跃文专注于深透的土地经验和细碎的日常生活,通过乡村日静天长的生死轮回的叙事,表达了对乡土文化坚韧特质的深深敬仰。同时,这种赋予自在生命状态以崇高尊严的姿态,实际上也暗示了作者对社会现代性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1.
"桃源"原型植根于乡土生活和山水文化的独特传统,在不同时代中被不同的艺术形式不断书写,形成一种叙事序列。在影像艺术叙事中,桃源原型也依稀可辨,可以《梦·水车村》、《寻找世外桃源》和《桃花源里人家》为代表。它们不仅营造了具有东方气韵和生态意义的影像世界,还具有反思现代化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电影"的共名之下,中西方电影存在巨大差异,电影文本叙事视角的选择及其蕴含的叙事伦理的差异,反映出电影背后中西生态文化观念和文化取向的差别.<2012>式的好莱坞生态灾难大片是遵循经济伦理的超级视听消费品,以特定叙事视角和特效技术实施对观众的控制,实质上是反生态主义的.<可可西里>以朴素的艺术追求和生态关怀叙事抵抗消费主义,代表东方生态理念的影像书写.这种差异促人反思影视传媒如何真正适度地传达生态关怀而不被娱乐消费所销蚀.  相似文献   

13.
晚近以来的中西方学界普遍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理论危机,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多个维度上共同推动“后理论时代”的理论反思与范式转型,“后理论”叙事学的本体阐释及文化立场受到显著关注。以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叙事诗学为中心,本文重新梳理“理论之后”的叙事理论研究及其话语体系,在文学本体层面上总结叙事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在文化本位层面上反思其作为叙事阐释的理论经验及其叙事话语,并在基础上探讨由叙事批评向文化分析的理论转向与范式转型,为当代叙事学研究重建方法论体系提供一种文化分析的新型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4.
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余华小说欲望叙事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阐述,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欲望叙事文本对人性的揭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与文化素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逐渐形成了以爱情文艺、乡土电影和历史反思的三大传统。《海角七号》以台湾电影传统为线索,以乡镇叙事的方式对历史进行了反思,是台湾特殊的反史文化孕育出的“救市之作”。  相似文献   

16.
薛国栋 《陕西教育》2009,(5):78-78,80
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的"身体叙事"文学现象为对象,从女性藏于身体之后的反思来对身体叙事中的身体意象进行探讨,揭示其各自的思想文化内涵,以促进对中国现阶段文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山居笔记》延续了《文化苦旅》的创作体式和风格 ,对文化的询问更为凝重和沉厚。思考文化生态 ,审视文化人格 ,反思“文革” ,《山居笔记》把纷繁复杂、讳莫如深的理性概念、高雅文化作层层剖析 ,在完成历史的宏大叙事与反思的同时 ,给人审美的享受 ,情感的宣泄。在此意义上 ,它扩大了散文书写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叙事是一个叙述、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一种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叙事中要有反思,反思的过程又离不开叙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  相似文献   

19.
我校在进行校本培训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教育叙事研究,概括地说就是“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叙事过程本身是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达到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它的深刻性、情感的丰富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性,是传统科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这种冲击性还渗透在以叙事方式成文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大叙事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通常把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归因为对大众化理论的片面认识或实践偏差,却很少去反思这一理论本身的问题。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本质上是一个大叙事,其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话语霸权地位,显示出我们依然在移植西方的大叙事思维。这使人们丧失了教育问题思考的自主性和民族文化视野,埋没或牺牲了中国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结构、旨趣、问题意识与思考方式,带来的将是一种整体性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