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巧合     
要建大楼,先得定个方案,按方案画好图纸,再筹备材料去建造。写文章也一要,先要确定好立意,再按立意去写,就可成竹在胸,避免盲目性。高考大纲明确规定:“思维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这是对作文立意的要求。在近几年作文适当降低审题难度的情况下,立意高下成为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之一。2005年高考,  相似文献   

2.
周静华 《求学》2023,(S1):125-127
<正>每年的6月7日中午,全国人民都在讨论一个话题: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什么?家有考生的关注,家没考生的也留意。由此观之,作文的地位不言而喻,作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高考语文科,“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写得好,分数比较高,语文成绩也差不到哪儿去。作文如此重要,语文老师们自然也要深耕作文教学。纵向的作文讲评,就一篇已写的作文,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再到语言组织进行详细讲评;横向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吴铁俊 《考试周刊》2007,(30):35-36
一、问题的提出高考作文自从实行"三自"(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原则,并且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层面来评判作文的高下后,无疑为考生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将基础等级的"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改为"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后,作文对感情、内容和语言方面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社会价值的取向、个人道德的倾向等方面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之间的关系,把作文和做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已成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许喜红 《甘肃教育》2007,(9S):26-26
作文审题,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要在高考作文中赢得高分.首先得过好审题关。审题立意。二者是密切相连的,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审好了题,立意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技巧。高考作文立意要做到“思想健康”,这是一项基本要求.因为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和“意”是不健康的,怎么能说这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呢?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着力强调“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把他们作为训练作文“两个致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国培班上,我将学生作文《我不认识她》(见附录)读给学员听,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学员说,这是一篇好文章,有真情实感,可以得高分;有的学员说,此文思想不健康,只能得低分;还有的学员说,平时作文可以这样写,但高考、中考不可以这样写。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一直是写作教学和作文评价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况非常复杂,有时处于矛盾的  相似文献   

6.
1995年高考,江西某考生的作文《要容人议短》得了满分,周如松先生也对这篇作文褒奖有加,(作文和评论见《中学语文》1995年第10期)而笔者却以为这篇作文不该得满分。我承认,这篇作文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汇丰富,文笔流畅,且能联系生活实际,显示出该考生深厚的语文功底,倘是全命题作文,倒也无可挑剔。但是,作为供材料的作文,它没有准确揭示材料的寓意,致使立意欠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毛病。让我们回头看一下材料吧: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11期刊载了《在话题作文审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文,该文以话题“忘与不忘”为例,对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进行了详尽指导。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的作文话题就是“忘记与铭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年第6期第24页又刊载了以“读图与读文”为话题的作文训练题目,并配有“写作提示”。这和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的题意完全相同。幸运的是,《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刊载的这两个作文题目,笔者都曾选出来让学生进行了练习,并作了讲评。因此,高考结束后,学生、家长、同行…  相似文献   

8.
今年高考,作文题“一料三作”。读写结合,切合实际;坡度朗然,有叙有议。既扣了大纲,又别有风致。作文部分第三作为议论文。与往年比较,今年作文能否按要求立意,有其特殊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评分标准上。今年作文评分分五等,满分40,最低0分。《标准》指出:“不合题意或文理不通”为第五等,即0至5分。笔者就评阅的两袋试卷  相似文献   

9.
笔者苦于批改作文的高投入低效益,便试着让学生互改作文。那么,学生对此有何看法?笔者通过批改《议学生互改作文》、《再议学生互改作文》这两篇作文后,找到了答案。统而言之,大致有三:一、学生互改作文是难事“写作文我就头疼,让我按老师制订的方案去改别人的作文,我更发愁。”愁在何处?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某处标点运用是否正确,又要去琢磨;语句还得结合语境,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考虑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得体;分析立意构思、篇章结构,往往须反反复复解读,即使如此,依然拿不准,还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考纲》关于作文有一条: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考纲说明》(2005版)是这样诠释的: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同时《说明》也指出"高考写作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高考<考试说明>将作文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基础等级"考杳的自然是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即力求做到立意新颖、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12.
误区一:追求立意新奇而忽视文章格调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纵观历届高考作文,因立意而胜出者不在少数。一篇作文有一个好的立意,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然也就容易得高分甚至满分。这也是考生们追求立意新奇的动因之一。然而,让人担忧的是,有些考生盲目追求立意新奇,而忽视了文章的格调。以下是湖南省06年《谈意气》的一篇零分作文(节选):  相似文献   

13.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对于作文试题的审视,包括对材料的主旨,作文文体、字数、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因此,两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实例(因为篇幅关系,本文不展示高考原题,请读者注册登录《高中生》·高考网,查看高考原题),谈谈四类常见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教育部做出决定,今后高考语文试卷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作文能力对考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本期专门谈谈材料作文如何审题作文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作文立意通常有三点要求。其一,正确:思想健康,表达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及求真崇善爱美的感情。其二,集中:一篇文章表明一种观点,讲清一个问题,而这个思想观点又必须贯通首尾,统率全篇。其三,较为深刻:文章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和事件的意义。作文要…  相似文献   

15.
姜有荣 《新高考》2011,(3):12-13
作文是所有高考学科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而"发展等级"又是拉开作文评分差距最大的一块阵地,为此,高考专家疾呼:"得作文者得语文,得发展分者得作文。"下面笔者就高考时考生写得最多的记叙文谈几种"发展等级"突破技法。记叙文在符合题意、结构完整、合乎情理的"基础等级"高原上,还应矗立起立意深刻、叙事厚实、构思精巧的"发展等级"高峰:一、立意要有深度记叙文的立意如果仅仅停留在以故事来演绎文题的浅层次上,那你的文章就只能在"基础等级"上徘徊了。要想搏击"发展等级",就必须向思想更"深"处"漫溯"。昭示出生活真谛、人性底色、世相内质的  相似文献   

16.
黄宝航 《现代语文》2008,(7):124-125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都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所谓的“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思想健康”,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可是,近年来一些学生的高考作文恰恰忽视了这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文中有太多牵强附会,太多急功近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正>好的作文必须要好的立意,正如《香菱学诗》中所说的"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然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立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文分数的高低。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改进作文立意教学呢?下面就以2015年淄博市中考作文情况为例,浅谈作文立意教学如何回归教材。  相似文献   

18.
1977年以来 ,全国高考已走到第2 7个年头。这 2 7年中 ,高考作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大体走到第三个阶段。内容上 ,从拨乱反正 (以《毁树容易种树难》为代表 )到道德建设 (1997年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作文可为代表 ) ,再到提升思辨能力 (以 2 0 0 3年度作文为代表 )。形式上 ,是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 ,再到话题作文。根据多方面的情况 ,我们预测 ,话题作文还要持续若干年。因为这种作文只限话题不限立意和题材 ,只限字数而不限文体 ,考生能在较为广阔的空间里施展才华 ,它更适合当前对素质教育考查的要求。根据多年参加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给考生以材料的。名之曰给材料作文,即通过文字、图画等媒介,提供某些基本事实,要求作者围绕这一材料去写作的一种作文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考,就目前来看,利少弊多。从前年起识者对此就不无微词。或认为它“给考生留下了选择的余地。但从考生作文的实际看,好的文章并不多”;或认为“考生发挥的余地不大,距离难以拉开”(伊道恩:《谈谈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天津教育学院院刊》,1986年第5期)本文愿就此借题发挥一番,说说给材料作文用于高考的弊病。  相似文献   

20.
边秀芳 《现代语文》2011,(7):154-154
语文学科的作文,分值是60,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考生的命运。得高分的作文往往具有以下普遍的特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