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华 《新闻知识》2007,(11):6-7
"喉舌"论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新闻理论,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在新闻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但"喉舌"论的字面寓意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在一段时期内新闻被当作满足现实斗争需要的工具,所以现今一些新闻工作者仍习惯把新闻当作一种纯粹的工具。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的情形下,在面对全球化浪潮和西方新闻思潮的冲击下,对"喉舌论"的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该对其本身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闻三昧》2008,(1):48-49
四川理工学院中文系教师李华在2007年第11期《新闻知识》杂志著文指出:“喉舌”论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新闻理论,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在新闻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但“喉舌”论的字面寓意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所以现今一些新闻工作者仍习惯把新闻当作一种纯粹的工具。对“喉舌论”的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该对其本身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大致是"学"与"术"的关系.新闻业务,是"术"中有"学"的"术";而新闻理论,则是关注新闻业务这一"术"的"学".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可考虑或是向新闻理论课程或是向新闻业务课程进行内容卜的恰当延伸.所有新闻业务课程.其涵括的"知"和"行",都建立在对新闻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倘离开正确的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业务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新闻理论及其课程能为特定主体的新闻业务课程学习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在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凸现新闻业务对新闻理论的某种支撑作用.在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教学中,有着不能不讲授的共同内容,如新闻真实性、新闻规律、新闻价值等.这些就是两类课程之间的重要连结点.  相似文献   

4.
新闻工作要认真实践马克思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多出精品佳作,当好“耳目”与“喉舌”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郝雨 《今传媒》2007,(1):61-62
新闻是要"用事实说话"的,而新闻理论则必须"用概念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人人爱看,"用概念说话"的理论却显然不会有多少人喜欢.  相似文献   

6.
由"喉舌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喉舌论"的由来和发展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终于,胡耀帮同志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这种对新闻传媒性质的界定成为我们新闻传播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2004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40多篇论文,按照所涉及的论域,大致分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4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新闻学己经开启由"职业主导范式"向"社会主导范式"的转换进程.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对象的社会化转换,即不再局限于职业新闻活动这个中心,不再停留在职业新闻领域这个"中层",而是开始进一步的"上升"和"下沉".所谓"上升",就是在"人与新闻关系"这一新闻学总问题的视野中,更加关注新闻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环境是新闻传播活动赖以进行的多种条件和状况的综合,也是一张无形的控制新闻传播效果的网络。所以,在新闻传播中要重视新闻的传播环境,特别是其社会环境。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批判理论认为,媒介不仅是国家话筒、权力工具,它还是国家加以利用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甚至他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履行社会控制的职能,维护国家统治的合理性。固所以,媒介的强大功能与我国近代以来直到如今的传播环境决定了我国媒介“喉舌论”演绎至今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的党性、"人民性"问题,是一个曾经激烈争论,中央对此有明确意见的问题。但是,近些年来,一些新闻理论文章,一些大学的新闻理论教材,仍在使用"人民性"  相似文献   

11.
新闻属性理论发展变化的核心在于"对新闻本质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闻理论研究取向"问题.在丰富的新闻理论中,新闻属性理论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当前信息社会下,我国的现代新闻理论体系的建构应该以新闻属性理论为原点展开.具体而言,即是实现对新闻本质理解从"工具"-"商品"-"服务"的转化,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新闻理论研究取向从"传者本位"-"新闻本位"-"受众本位"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论新闻理论研究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柏铨 《新闻界》2001,(1):4-6,20
上   一般地谈创新,几乎没有人会有异议;但倘若将“创新”与新闻理论研究联系在一起,就难免有人会惊讶。人们已习惯于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新闻理论研究似乎是很难创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确实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在进行理论创造和领导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都非常关注新闻事业,并形成了完整的新闻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新闻理论研究的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如此,新闻理论研究中的创新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新闻理论研究创新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更不是离经叛道。自然科…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新闻事业经过不同的发展历程,在媒介发展规律和新闻工作传统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新闻理论传统方面,中国的喉舌本位与西方的自由本位通过比较而得以彰显,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其各自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吴佩兰 《今传媒》2016,(2):141-142
播音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促进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有志于电视播音事业的同行经过不懈努力,播音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时代发展,新闻类节目播出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播出形式从之前的"播"新闻逐渐也有了"说"新闻、"评"新闻等类型,本文仅就"播"与"说"两种新闻播报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闻价值三论——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阅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新闻理论还是新闻业务中,新闻价值都是一个核心概念.关于新闻价值,许多研究者都已通过论文或专著,进行了相当系统和深入的讨论.笔者也在相应的著述中对此作过界定,认为:"新闻价值是某些事实所固有的,是它们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大致包括如下五项:重要度、有利(广义)度、相关度、异常度、趣味度.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新闻自律理论形成与实践进路——一个历史的维度美国新闻自律的理论形成与实践发展经历了两个关键的时期,一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时期,二是社会责任论时期。对这两个时期新闻自律理论与实践的梳理足以窥视美国新闻自律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重要的基础命题之一,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始终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原则.它是宏观理论,也是微观实践,是职业精神,也是文化形式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战略构想、长期方针和基本国策,并已为港澳回归的实践所证实.然而"一国两制"理论统摄下的新闻学科尚未展开论述"一个中国"框架下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跨制度、跨地区的传播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新闻理论滞后甚至脱离新闻业界实践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还没有找到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论的建构不但缺乏业界实践成果的提炼,更没有根本方法的方向性指引。广泛深入探寻新闻理论研究方法,尤其是建构其"元方法",使新闻理论实现自身价值、走向成熟,是新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这种建构围绕"实践性"与"人学性"及其相互作用这个核心,设定其"元方法"的本质内涵,使新闻理论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有章可循",为新闻学发展奠定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的新闻实践正在大规模地充实、改变着旧的新闻理论: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实际上.世界上大量虽未发生的事、物,却也拥有巨大的新闻价值,并且成为争相报道的新闻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