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谨慎性原则运用范围、注意事项及运用适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谨慎性原则运用范围、注意事项及运用适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主要论述: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正确运用好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滥用谨慎性原则,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也会对会计信息产生不良影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主要论述: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正确运用好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滥用谨慎性原则,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也会对会计信息产生不良影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意义出发,探析了在贯彻谨慎性原则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浅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在估计的同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要求在不影响真实的前提下,采取稳健、保守的做法,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损失,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谨慎性原则是世界通用的会计准则,在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我国会计结构和会计运用中越来越多的渗透谨慎性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这几个方面更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弱点,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任意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就其在会计中的运用及其局限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而,在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明英 《科教文汇》2008,(18):33-33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概念、必要性和会计实务中的正确应用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论述,肯定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中无法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举例说明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及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最后就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郭晓峰 《今日科苑》2007,(18):56-56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王宇 《西藏科技》2010,(6):16-17,22
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且与其他会计准则如权责发生制有明显冲突,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加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了消除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促进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概念机重要性,然后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正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6.
魏良文 《中国科技信息》2007,(17):158-158,160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它源于会计中的不稳定性,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和必然要求。但为会计信息带来科学性的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不足作一些分析,拟在加深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提高对新制度和新准则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在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做出了相应规定。本文就如何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解决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公允的措施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在企业会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正确使用,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如果不恰当地使用谨慎性原则,则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误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19.
周芳 《科教文汇》2007,(8X):154-154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能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等现象的发生,能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在或有事项中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对正确确认和披露会计信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原则的修正,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义,市场的多变性要求会计人员不得不采用会计估计的方法确定特定会计期间的费用、收益,就必须运用谨慎性原则。文章探讨了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