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各创新主体的职能,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情况进行实证仿真研究。动态仿真模拟发现:(1)增加政府对科技投入强度,增加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度,均有利于实现各创新主体职能,但增加前者时,其效果更加明显;(2)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资金投入中,政府依然是资金的主要来源;(3)江苏省区域产学研协同程度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新整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先比较研究竞争优势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波特产业分析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经过系统分析与评价,创造性地构建了动态环境下"网状"的、多层面的企业竞争优势新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根据吸收能力重构模型,结合调研企业的实践应用构建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企业吸收能力的前因变量、调节变量及其结果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整合机制可以使潜在吸收能力转换为平稳的现实吸收能力,从而提高转换效率和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但社会化整合机制过高,企业会陷入路径依赖,造成现实的吸收能力增长缓慢。这为认识吸收能力的路径依赖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王建刚  吴洁  张青  尹洁 《情报杂志》2012,31(2):114-118,147
在分析知识流、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知识流、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的整合模型,分析得出知识流对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相互促进。三者之间的互动即知识流通过知识创新促进动态能力,动态能力通过反馈机制作用于知识流而对知识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其输出的创新性产出成果及提升的动态能力对企业的绩效和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这为企业如何通过知识流管理来形成与提升动态能力,并为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国内外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系统实施的有关问题。从系统实施的目标和原则、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实施的主要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为我国企业的系统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创新孵化网络与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外的竞争可能会导致集群的整体迁移和空洞现象,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孵化网络是应对集群风险的有效途径。界定了创新孵化网络与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内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式,确定了二者的耦合域,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提出了促进二者之间耦合作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并以大连双D港创业孵化中心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分散的创新活动,建立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动态演进机制,才能形成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基于CAS理论,本文从协同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复杂适应性、协同驱动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协同演进的路径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协同创新理论,构筑和充实协同创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分散的创新活动,建立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动态演进机制,才能形成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基于CAS理论,本文从协同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复杂适应性、协同驱动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协同演进的路径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协同创新理论,构筑和充实协同创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周佩莹  袁国栋  肖洋 《软科学》2006,20(2):114-118
采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知识创新进行了全新的分析,主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协同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研发-营销的整合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协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的写作构思来源于对海尔案例的思考,通过对比海尔和清华同方的创新管理经验发现海尔的创新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在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之后,本文提出要平衡短期竞争优势和长期能力发展、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加、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的经营方式或者说创新方式必须从传统的职能整合发展到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关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含义、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的潮度与评估、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知识整合能力、效果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战略观点研究知识整合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知识整合能力、知识整合效果与技术创新各因素相互关系的模型,并以华南地区的219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知识整合能力中的合作能力需要以知识整合效果为中介,才能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整合效果也并不是企业产品创新的直接影响因素,而是需要工艺创新作为这一过程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关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研究体系不够完整的现状,以数字企业作为扎根研究对象,提取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两者融合的要素,运用小世界网络模型模拟两者的融合过程,分析各要素对创新融合过程的影响程度,并对创新融合过程进行MATLAB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要素包括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平台等5个创新要素以及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资金与融资等6个资源要素;根据融合强度和广度,可以将各要素分为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和低广度低深度4种类型;在创新融合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等要素的影响力较强,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等要素的影响力适中,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等要素的影响力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合理调配顾客资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扩散吸收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素萍 《软科学》2009,23(10):74-77
研究了技术创新网络中技术创新的扩散和吸收,分别用传染病模型和香烟模型模拟了技术创新吸收的过程,直观显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今后定量研究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战略杠杆、核心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万迪昉  朱伟民  王赟 《科研管理》2000,21(2):1-7,48
企业如何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制订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引入战略杠杆理论 ,并结合企业核心能力 ,提出企业战略杠杆同核心能力的供求及匹配关系 ,进而借用经济学中的基本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作出分析。指出通过重组实现技术创新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均衡。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论述了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发展脉络,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企业研发管理的发展实际上表现出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态能力逐渐提高的特征。设计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评价体系,从战略评价、组织过程评价、绩效评价三个方面来考察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创新网络中的异质性、匹配度与能力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资源观与网络嵌入观整合,提出一个系统分析框架,并定义了异质性与匹配度类型,通过对调研企业的抽象化数据处理,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索了资源异质性如何影响企业的合作创新行为及能力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在不断扩展的创新网络中合作时,要素(技术距离、产业距离、规模等)异质性产生匹配度的动态变化,当匹配度处于合理水平时才能形成互补性优势,从而产生持续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中的方法集成及其范例——软计算方法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攀 《中国软科学》2007,(1):139-143
本文面向科技创新,研究了方法集成的一些基本问题。给出了问题一方法空间的形式化描述;从哲学角度、方法论角度探讨了方法集成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方法集成的两个基本原则;从不同视角分析了方法集成的一个范例——软计算方法集成的分类及其元素之间集成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企业竞争战略与技术创新战略的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企业要选择一种竞争战略使其获得一种理想的竞争地位,同时要选择一种技术创新战略使其获得技术优势,这两种战略的协调运作日益重要。文章主要探讨了企业如何整合竞争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根据网络自引率和网络内引用率表征的实际含义,得出全产业链创新网络和网络内核心企业的行为模式:外部技术和内部技术相融合的融合创新模式。分析了融合创新行为模式的特性、基于技术转移的知识流动方式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运行机理和相互联系。得到创新网络和核心企业的主导行为模式均为基于外部技术的创新模式。根据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了网络自引专利数和网络内引用专利数所表征的行为对网络总专利数滞后效应。根据最小二乘法对三变量回归具有显著性,得出全产业链创新网络具有显著的融合创新行为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