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个性的才女作家。她的个性体现在她对“五四”主流及左翼模式的挑战与背离。这种异质体现在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法则上。本文从内容模式、叙事结构、情感营造及叙述语言四个方面阐述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法则。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对英美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以她的短篇小说《幸福》和《金丝雀》为例,从叙事视角、叙述语言和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发现该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本中作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注于小说叙事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结构精巧,叙述视角灵活,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中国现代女性小说的充实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所有的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叙述者,他是一个叙述行为的直接进行者。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艺术样式,这种叙述行为体现于小说中便成为通过对一定叙述话语的操作与铺展.最终创造了一个叙事文本。我们便是依赖于这位叙述者的叙述而接触到这个故事。“叙述者是我们在同叙事作品的文本相照面时所最先接触到的”。由此可见在叙事文本中叙述者所处地位的非一般性。本文正是抓往小说叙述者这一西方叙述学意义上的叙述关键点之一来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某种形式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独特的叙述艺术。这也可看成是全新解读《狂人日记》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宏大叙事是一种主体性高扬的叙事模式,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人被定位于某一制度、国家、民族、集团、人民和他们的观念及信仰的“代言人”,亦即叙述人常以全知视角的形式出现。在我国新时期文学中,宏大叙事是最主要的叙事规范,但这种叙事规范在新时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余华的创作两度引起世人瞩目,从八十年代后期冷漠残酷的《现实一种》,到九十年代中期温情脉脉的《活着》,前后期创作网络迥变,对此批评界褒贬不一。很多论者在指责余华后期作品主题陈旧和叙事回归传统时,往往忽略了其在叙述声音、叙述结构、叙述语言等方面对先锋叙事的继承和对传统叙事的突破与创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本独特的审美内涵,这无论对作者还是对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都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8.
主观情思的艺术奇葩--析《聊斋志异》的男性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描写仙狐鬼怪与凡人婚恋情爱故事的篇章,多以男主人公的视域为界限,形成特定的男性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的形成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密切相关,是由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所形成的一种角色化叙述。它更艺术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理想,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在叙事艺术上与现代小说的接轨,是小说叙述艺术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直以其在短篇小说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为评论界所称道,她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基础的叙事框架,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断变换叙事视角;运用叙述者内隐的自由间接引语模式,传达出叙述者和人物的双声效果,使小说融入朦胧的审美色彩;采用透视人物意识活动的意识流手法,重新组合时空秩序,模糊了现实和心理的界限,增强了作品的张力;描写印象式人生场景的片段,捕捉心灵瞬间的顿悟,利用声、光、色等意象和自然景物的象征赋予了作品散文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契诃夫是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巨星,他的作品聚焦“小人物”们平淡的故事。本文旨在对其作品作叙述学的关照,从巧选叙述视角、故留叙述空白、活用叙述层次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在其创作中采取了反讽、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延宕等多种文体形式颠覆了传统的叙述模式,使叙述活动成为一种自足的本体,其产物就是文本。如此,追问存在与追问语言的活动便合而为一。读者在进入其迷宫般的文本的同时,既参与了一个创作行动,又参与了一个道德行动。  相似文献   

12.
于坚的诗学强调关注当前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温馨、朴素的诗意,倡导“口语化”写作,提出“拒绝隐喻”的命题,他最成功地将平民性、以口语为基础的诗歌语言、生活场景生活流、戏剧性等变成了诗歌现实.本文主要就其诗歌的日常性、叙事性和口语化等言面探讨其诗学命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毛姆的小说在我国拥有大批读者,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毛姆本人对小说叙事理论也多有认识。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叙事学理论,对作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逆转与呼应等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平原枪声》的英雄叙事具有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对马英的英雄叙事上,叙述主体通过对于其所包蕴的美学意蕴的展示,揭示了抗日战争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文化语境下,个体在进行二难抉择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过程。马英在对于现实的抗争中,高扬人的主体性,从而完成了自我英雄形象的铸造,具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蕴。这一切,标明了《平原枪声》这一文本在“十七年”文学叙事中具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富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魅力就是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尤其是他的“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这就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方面来论述莫言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模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大规模“入侵”现代诗,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类型与变种。认真评估其功能、性质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叙事性已从技术手段、修辞策略上升为现代诗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带来的最大益处,是大大提升了诗人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但理想的状态,应是抒情性与叙事性的有机溶解。  相似文献   

18.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富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魅力就是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尤其是他的"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这就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方面来论述莫言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模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先锋派作家开辟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文学创作之路,代表人物余华在小说创作中通过独特的暴力叙事将现实生活中的暴力现象凸显,并对这种现实暴力进行多层次叙事表达。文章从约翰·加尔顿的三个暴力层次理论阐释余华小说暴力叙事的深度,从余华前后期作品暴力叙事的嬗变挖掘其暴力叙事的温度,从而揭示余华小说暴力叙事的本质与内核。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个不解之谜,从脂砚斋到鲁迅再到王蒙对《红楼梦》文本都存在过困惑和疑虑。透过这种困惑和疑虑,可以揭示出隐藏在《红楼梦》文本中的独特的叙述形式:即显叙述基础上的幻叙述和隐叙述,以及由叙述三维共同构成的递进环形封闭式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