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中林业局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所辖的大型森工企业之一,经营总面积96万公顷,总人口48646人。自建局以来,呼中人艰苦创业,锐意改革,谋求发展,形成了以木材采运,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和森林生态培育为主的现代生产经营体系,并注重把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以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发展力量。2004年呼中林业局的文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颁发的“企业文化优秀广场奖”。  相似文献   

2.
小丽 《生态文化》2007,(2):I0002-I0002
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是国家大型森工企业,经营面积22.3万公顷,年采伐量17.4万立方米,现有员工4300人。近年来,三林结合员工队伍和企业发展实际,培塑了以“有限资源,无限生机”为企业经营理念;以“创业、创新、创牌、创效、创优”为企业精神;以“勤劳朴实、爱岗敬业、自立自强、开拓创新”为三林人形象和以“爱已爱家爱亲人、爱党爱国爱三林”为三林人基本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3.
闫君 《生态文化》2001,(3):41-42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是一首人们都十分熟悉的鄂伦春民歌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企业、明单位、国家大型森工二档企业的阿里河林业局就座落在这首民歌所描述的地方——鄂伦春自治旗境内。  相似文献   

4.
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露水河林业局木材产量从二十多万立方米锐减到十一万立方米,富余职工增加。森工集团为实现战略性转移,又将我局的利润大户刨花板厂上划至股份公司,整体经营在全省森工企业中出现了几个之最:银行贷款最高、应收账款最高、库存产品最高、木材售价最低,职工工资欠发四个半月。面对困境,几年来,局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励人、关心人。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丁风和 《生态文化》2005,(2):33-34,46
阿尔山林业局(森工公司)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始建于1946年,施业区面积48.3万公顷。隶属于大兴安岭林管局(集团公司),行政区域属兴安盟阿尔山市。西南与内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83公里。森林覆盖被率71.4%,是国家大型二档森工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先进企业,也是大兴安岭林管局开发建设最早的林区。建局至今,已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100多万立方米,上缴利税1.7亿元。到2003年止,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124万亩。  相似文献   

6.
卫国林业局是思茅市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建于1969年10月。建局以来,经过三十五年的发展,已由成立初期单一的木材采伐企业,发展成为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主,以林产加工、经济林木生产、花卉种苗培育、林下资源开发、森林旅游服务为辅,跨产业、多元化经营的现代林业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实施天保工程的过程中,卫国林业局始终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石 《生态文化》2003,(3):24-2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红石林业局是一个依山傍水、已有三十年建局史的森工企业。一万零九百五十个日升日落,人们奋斗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用勤劳的双手梳理青山,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林海。许许多多英模从这里脱颖而出,成为了红林的骄傲。正是有了这许多的英模,红石林业局才有了建局三十年的辉煌历史。每朵小花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个人都会有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本主人公的故事平凡而感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2006,(6):F0003-F0003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重要林区,现有林业用地2313.4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63.99%。5年来,几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森林覆盖率达67%,被誉为“鄂西林海”、“绿色生态州”,州林业局连续3年被评为湖北省“红旗林业局”。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006年,州林业局以搞好1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的要求,筹资125万元,着手村庄、道路和庭院绿化。他们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消灭宜林荒山,使道路、河道、沟渠、堤坝等四旁地段绿化率达到90%以上,村庄…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2005,(2):18-19,37
敦化林业局现有森林经营面积23.74万公顷,职工1.6万人。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木材产量调减了57%。在面临严峻生存危机的形势下,坚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精心培育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继昨天艰苦创业,干今天争创一流,想明天造福后代”的企业精神,激励职工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建设“绿色家园”。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文化建设在凝聚职工思想,  相似文献   

10.
鹤北林业局是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并连续多年获得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单位荣誉称号。几年来,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鹤北林业局把弘扬林区先进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要突破口。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创新”的方针,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林区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相似文献   

11.
闫君 《生态文化》2005,(2):44-46
内蒙古自治区先进企业,文明单位标兵阿里河林业局,施业区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职工5060名,拥有亚洲最大的电工木厂,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马鹿、梅花鹿养殖基地。自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在木材生产任务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经济效益连年递增,职工工资与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系统“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营林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是集化学制剂和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自1998年-2009年,德药公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了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公司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现场管理样板企业”和“省级A级纳税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赵世昌 《职业圈》2012,(24):21-21
公司以“安全供气、优质服务”为宗旨,发扬“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共建和谐供气关系”的企业精神总公司的干部职工们,把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燃气事业,化作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建设系统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枣庄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枣庄市委宣传部等6单位授予的“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莫尔道嘎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森工企业,隶属于内蒙古森工集团。公司地处大兴安岭西北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境内。公司经营总面积为578902公顷.现已逐步发展成为林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大型森工企业.是国内重要的商品材供应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是集团公司骨干企业.经济实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相似文献   

15.
作为福建烟草“母子文化”宣贯践行试点单位的莆田烟草,系福建烟草商业系统唯一一家获国家局“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且连续三年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为“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的企业。2011年12月,市局更是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成为福建烟草商业首次获得这一文明创建最高殊荣的两家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孙善辉 《生态文化》2007,(1):I0002-I0002
黑龙江省十八站林业局根据本局独有的历史地位和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推进驿站文化,廉政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企”之路,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7.
施玲 《职业圈》2010,(32):25-26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先出现在日本,后经美国发展成为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我国正式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是在1986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理论,已经被我国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并认同。  相似文献   

18.
刘永军 《职业圈》2013,(24):107-107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通过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高效的企业组织、创新的经营模式、优秀的员工队伍、增长的内生活力,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为此,几乎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的战略发展规划,而且也都在强调要着力解决好文化“落地”问题。所谓企业文化的落地,是指企业文化被职工接受并自觉执行。文化理念只有从深奥的哲理式文化走向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从书本中走进员工心里,得到广大员工高度认同和领悟,才能真正落地,进而才能生根、开花、结果。但有的企业出现了“上头热、中间温、下边冷”的不接地气的文化现象,分析其原因,笔者以为,解决文化“落地”问题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几条。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2005,(2):20-21
塔河林业局位于我国最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居大兴安岭地区的中心地带,锁嫩漠铁路、公路之咽喉,扼南北东西来往之要冲。林业施业区面积91.8公顷,林业局管辖9个林场、1个经营所、4个贮木场。属资源型地区。境内无污染性工业,整个区域内保持了完好的自然形态。用生态专家的活说:“这里天蓝、水清、地净,堪称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20.
李创 《职业圈》2012,(30):67-68
近年来,随着行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引入到行业发展规划蓝图中来,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企业出现了创新性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嫁接”与“移植”这两种管理方式应用广泛,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采用这两种管理模式,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接下来。笔者就“嫁接”与“移植”两种管理模式的优劣进行以下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