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体仁 《中学文科》2006,(11):18-19
诗是抒情的艺术。但感情本身并不是诗,喜怒哀乐,如果没有具体体验的内容,这种抽象的感情是苍白无力的,不能为人感知,自然更无从使人感动。从感情到诗,这中间有一个用语言文字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外化的过程。艾青说:“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艾青《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里说的“形象”,实即意象。意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体色彩、包含着某种意蕴而能为人所感知的艺术形象。那么何如获取意象呢?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生在晚唐,随着其对政治的日益失望,关心现实的诗篇减少了,他更多地用忧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个人感情的失落,这类诗的艺术价值较高,也广为人传诵,其中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以至绝望的复杂心情.他对表现这类感情的诗,用一种极含蓄、婉转的手法表达.本文试从自然界的具体物象来揭示诗人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3.
浅谈音乐欣赏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欣赏音乐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有所体验了。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4.
介绍作者背景。诗以抒发感情为主,理解诗歌就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作者的感情是与作者当时所经历的事情和所接触的人物密切相关的。任何感情不可能无事而发,无人而生。因此,理解诗歌的感情就必须理解诗人当时的经历,亦即诗人作诗的背景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讲这首诗至少要向学生交待以下几个背景材料:一是王维的个人材料,二是元二的个人材料,三是安西都护府的有关材料。只有向学生讲清了这些材料,才能充分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体现出来的消极与失意的感情。   抓住诗…  相似文献   

5.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优秀诗歌中的“理”.除了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明确的思想外,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一种深厚微妙的意蕴。意蕴是诗人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认识体验水乳交融流动在诗里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是诗人的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和潜意识在诗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一、独特的认识、教育作用 诗词是一种集中、精练地表现丰富的人类社会生活和抒发复杂的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这就是说,诗词,一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不管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它们都是社会生活在诗人头脑中的反映。二是用来表达人的强烈而丰富的情感的。即便是以叙事为主的诗词,也常常饱含着诗人的强烈感情,抒情诗就更不用说了。由此可见,诗词的表现生活和抒发情感的特征,就决定了它对中小学生所具有的认识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生在晚唐,随着其对政治的日益失望,关心现实的诗篇减少了,他更多地用忧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个人感情的失落,这类诗的艺术价值较高,也广为人传诵,其中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以至绝望的复杂心情.他对表现这类感情的诗,周一种极含蓄、婉转的手法表达.本文试从自然界的具体物象来揭示诗人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8.
第一教学板块 :诵读——体会诗的音乐美1.教师指出读诗的方法 :一读 :读准字音 ,如“缥缈(piāomiǎo)”;二读 :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读 :读出轻重音 ;四读 :读出感情。2 .请同学们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朗读 ,整体感受诗的音乐美。教师巡视 ,寻机个别指导。3.请每组各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和感情。不当之处 ,请其他同学校正。4 .多媒体课件 :“朗读时的节奏和重音”。第二教学板块 :讨论——品味诗的图画美1.问题 :诗作有哪些美的图画 ?2 .教师示范 ,学生发言。方法简述 :用一段精美的语言表现诗中画面 ;用画面释画面——若将你…  相似文献   

9.
诗人总能将诗性的情感赋予世间万物,再加上精雕细琢、饶有诗味的叙述,世间万物都罩上了人的色彩。这种人情与物情相互混合交融的状态,让我们从物中读懂人语,从人语中看到了物的感情。因此,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将诵读重视起来,让学生介入自己的感情,实现情感的体验。本文就以《一株紫丁香》为例,来谈现代诗歌教学中诵读的应用。一、将音乐、图画植入现代诗歌的诵读中语言、韵律是诗歌的血肉,情感和思想是诗歌的灵魂,血肉和灵魂交织在一起构筑了诗歌这一文体。而诗歌本身具有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指出:“诗者根情。”情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古诗正是以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创造人的意境,托景寓情,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容,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渲染气氛以境引情渲染气氛是古诗教学中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可采取不同方式渲染气氛:朗读或朗诵过去学过的、感情相似的诗歌,从诗到诗;引导学生回忆或由教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人的简历、创作背景等事物或景物,从事物到诗;利用插图或有关图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从图画到诗;释解题意,从题到诗等,从而为讲解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1.
唐宋咏物诗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咏物诗,是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虽然这“物”与“人”往往是纠缠在一起的,但无论纠缠得多紧、多深,它总是以“物”为吟咏的主体.这“物”的含义是什么呢?可以说,除了“人”以外的客观现实都是物的内容.但专以表现田园山水风光的又不叫咏物诗,而叫山水诗或田园诗,因为那已是约定俗成,自成诗中一类了.所以,向来被认为是咏物诗的作品,所咏吟的物,主要是植物(如花卉)、动物(如禽兽)、器具(如各种摆设物、玩具)和某些自然风物(如风、云)等.虽然咏物诗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但作为文学作品,作者在表现客观外物的时候,总是带着主观感情和意识的.所以抒情与言志常常与对外物的吟咏联系在一起.这样,人们在阅读、评价咏物诗的时候,就不仅着眼于诗中对所咏之物的描绘,而且乐于探究诗中通过咏物所抒写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体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体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地情景交融的艺术。 介绍背景 明了立意 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感而发,故体味意境首先要了解作者当时有关情况,根据诗的内容做一定的取舍,有不同的侧重。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首先应介绍一下当时李白被判处长期流放而在途中忽遇朝廷大赦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一下诗人创作时的感情:在饱经抛妻别子的痛苦和流放路途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的诗《无题》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作者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复杂感情,同时通过各联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作者心底的绵邈深情。  相似文献   

14.
<正>儿童的阅读体验是一个“感知—想象—理解—产生情感”的过程,幼儿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观察和探究获取信息,进而加工处理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如语言描述、图画表征、戏剧表演等。图画表征,是儿童运用图像来理解和思考故事的一种重要方式,他们以图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感受,是表达与表现阅读过程的一种途径,也是发展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感情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但感情却不等于就是诗。愤怒、悲哀、快乐、忧伤、畏惧、欣慰等都只是感情.而不是诗。只有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感动.那才是诗。  相似文献   

16.
陈兴奎 《现代语文》2006,(1):108-108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我们—提起诗,总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那么,诗是什么呢?马一浮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之起,如病之苏”。后来,加拿大籍的华裔女学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计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确实,—部诗歌史,多少“生命”篇,中国古典诗歌表现的常常是在生命里遭遇到的事物引起心灵的感动,即所谓生命意识,许多诗人写诗都是因为由于“生命意识的觉醒”而对社会、家庭、世道、人心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或强烈的感情。甚至有学认为“生命意识与故园意识,是古典诗歌中两种最基本的精神”。中国古诗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如羁旅行役、情爱怀春、遭际遇合、生离死别、咏史怀古……内涵非常丰富,本仅摭取现行高中语教材(人教版)古诗篇目中诗人先哲们的伤时感怀意识,愿以一孔,窥其全貌,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欣赏中,审美体验在整个音乐审美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美情感是人对音乐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感是音乐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而想象是在此基础上不受音乐对象的严格限制,自由驰骋的感情共鸣.欣赏者在审美体验中移情于对象,又在联想和想象中将感情体验更加深化,所以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和想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乐”字贯穿作品始终,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情,尽管作者当时身处逆境。笔者在此仅就作品中“乐”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心境如诗、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文章视角独特,感情炽烈,内涵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