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有自主的权利,贵州省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难点与本质是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非均衡问题,使得主体之间相互选择不充分。今后劳动力市场建设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推迟青少年人口的劳动参与;提高劳动力的社会保险能力,建立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要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就必须充分发挥和运用市场机制,改变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大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不断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建立开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机制的重大变革,要求彻底改革传统劳动体制,实现劳动力资源从政府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以促进劳动力资源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着重讨论了发展劳动力市场与转变劳动力配置方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技能短缺问题。从供给角度看,学校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性不足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缺乏是影响技能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从需求角度看,"学术至上"的传统观念与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的低回报和企业低成本优势策略的选择弱化了技能的需求。由此得出,我国当前面临的技能短缺问题不仅是一个技能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技能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要破解我国技能短缺问题,学校职业教育应从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着手,企业培训应从完善相关培训制度着手,实现两者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适时地梳理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基本脉络,探究其中的规律性问题,对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经度与现实纬度两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必须直面劳动力市场发展现实,适当控制规模,稳步提升质量;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课程开发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教育结构应与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7.
教师队伍构成了教育体系的核心,教师队伍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教育系统绩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新常态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范式和分析框架,提质增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不同特点,但共同规律是教师流动受到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在一定的财政预算约束条件下达到动态均衡。同时,教师校际之间的资源分布与流动既要强调政策效率,也要兼顾教育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8.
造成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深刻理 解和把握,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面向劳动力市场,办出 职业教育特色,而不能向普通教育看齐。新一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以 未来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为标准,加强应用性专业理论教学,突 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微观调查数据,对城乡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打破了传统的关于“就业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成不变”等神话。本文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指标,准确地反映了伴随着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就业总量增长和结构多元化,及其城镇就业压力的缓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的事实。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人口转变过程的阐释,预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趋势,做出刘易斯转折点即将到来的判断,并揭示了这个转折点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六、从学校到工作是一个冒险的过程找工作的时候,他们会问你有没有高中毕业证,而你却没有。——墨西哥青年妇女许多年轻人面临从读书到就业的艰难过渡。青年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处境体现在缺乏就业机会和工作品质低下两方面——包括不稳定的、低薪的工作。与教育处境不利有关的因素,如贫困、性别和残疾,往往也与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处境不利有关。这并非巧合——不平等的技能培养机会、社会准则和劳动力市场歧视导致了这一结果。有些年轻人,尤其是富裕国家的年轻人,在  相似文献   

11.
12.
国家技能治理体系蕴含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背景,并深深嵌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市场二者的协同和互动起着关键作用,相应形成了基于"政府"与"市场"两种典型模式。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模式在协调技能供需、增强技能基础和奖励技能获取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及现实利弊,认为我国应当选择一条融合两种模式利弊的合作型技能治理体系模式,即将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以及各种关系网络都纳入技能治理体系的框架内,从治理主体之间关系与结构的新视角去诠释治理行为,把治理理解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复杂互动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