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萧红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坎坷曲折的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通过抒写东北乡民死寂的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表现了她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命运的深沉的思索,从而使她的作品中充斥着生命悲剧和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论萧红作品的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萧红是从那张照片开始的,齐眉的刘海,清癯的脸颊上,萧红睁着乌黑的大眼睛注视着她周围的一切,那么凝重,那么专注。凭着这份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她跻身于现代杰出小说家之列。正如端木蕻良所评价:“萧红的小说是第一流的,在现当代女作家中,她当占第一把交椅,……他始终认为没有一位女作家超过萧红。”(端木蕻良嘱曹革成先生给马伟业先生的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生她养她让她度过苦涩童年且终生不能忘怀的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留连于破旧的小屋,徜徉在后花园的路上,我似乎看见她踽踽独行的身影,似乎听到她跟祖父…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沧桑。她用悲剧性的一生抒写着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品,她受到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得到了旷代人师鲁迅等人的扶持和奖掖。使她具有了反帝反封建、同情劳苦人民的思想,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4.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萧红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悲剧。她的目光,一直在广大劳动人民身上,对底层人民的书写,是她悲剧意识的根本。张爱玲的目光,同样停留在下层人民身上。但她笔下的主角,不是麻木的、后知后觉的,而是因为过分的目的性带来悲剧。张爱玲永远以智者的眼光冷静客观的评论这些事件,高高在上的俯视芸芸众生。她笔下的悲剧,是小人物威力摆脱作为小人物的苦难,努力奔波,但终究还是沦入命运的车轮中。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一个有着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冷静地关照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把目光投向了底层的劳动人民和现实的人生世界,抒写了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女性作家,她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饱受着凄凉与寂寞,她的许多小说的素材都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其创作情节大多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和体现。本文剖析了萧红的悲剧人格和小说的悲剧意蕴,同时分析了萧红独具蕴味的文体风格,以充分认识这一悲剧并富有才华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她以自己的不幸为出发点,关注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特别是女性的悲剧命运。而所有的这些悲剧命运都在她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并从中去寻找人生存在的真正意义。她的作品,充满着一种苍凉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萧红作品中的诸多女性形象,在旧时代长大成人,从童年即受到男性霸权下的性别歧视,到成年后又遭遇了种种不幸命运,折射出现代女性充满磨难和苦痛的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乡村与城市作为社会和文化的两种形态,它们形成一个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的世界。萧红,这个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坚强女子与来自繁华大上海的才女张爱玲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可悲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共谱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悲剧交响乐。  相似文献   

11.
中西悲剧毁灭都是正义战胜邪恶,这就是美。只不过这种美,中西悲剧的表现各自不同而已。中国悲剧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则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略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一位有着自觉的的主体意识和强烈悲剧意蕴的作家,她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不幸的婚姻以及看待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方式是形成它悲剧意蕴的重要原因。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主要表现在:一、对人生存意义的思考;二、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三、锁定下层劳动妇女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小说浸润着浓烈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论文以生命意识为视点,从生命价值意义的沦落、生命本体意义的虚无、荒诞等终极问题的思考来追寻萧红作品艺术魅力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14.
伦理道德的复杂化是元杂剧悲剧反映出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复杂性表现为:不仅道德价值成为悲剧人物的追求,也成为悲剧精神的组成部分,而且悲剧作家对传统道德的合理与否进行了反思,并对其不合情理处进行了批判。浓厚的伦理色彩是元杂剧悲剧的特色之一,它并没有影响元杂剧悲剧的悲剧性质,其特色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朱湘悲剧的内涵体现在他极强烈的自尊与自卑的个性中,这种个性悲剧与理想中的唯美主义产生激烈的碰撞,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具个性的美,这种美既有与这种悲剧内涵相一致的同一性又有与此相背离的矛盾性,二的相融相合完成了朱湘悲剧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他从低级到高级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萧红一生的三次婚姻正好体现了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说。萧红第一次同汪恩甲的结合是出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包括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第二次同萧军的结合要复杂一些,有生存需求的因素在内,但居主导地位的是社会需求中爱的需求。随着萧红在文坛上声名鹊起,自主意识开始膨胀,为了赢得尊重,为了自我实现,她投向了端木的怀抱,这是第三次婚姻。可端木自私懦弱,对她并不尊重,而是置她于战火纷纷中不顾,最终使她孤独地死于香港。  相似文献   

17.
萧红以其对下层不幸女性特有的情愫,通过对女性难以言说的内心痛苦的观照:家庭的遗弃、家族的疏离和社会的放逐,从而呈现出她们微末的情感希冀中的凄怆悲苦:无爱的婚姻中人格失落、生命的创造中身心交瘁、艰难生存中苟延的挣扎。  相似文献   

18.
不谈爱情是萧红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萧红在小说中展示的女性爱情悲剧,凝聚了她的审美情感和生命体验,婚恋的不幸,源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尊严和价值的漠视,源自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所造成的女性自身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孤独无力的生存状态,弥漫濡染到生命底蕴深处的荒凉的家园幻梦和浓厚的悲剧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描写,笔触直透人性深处,她笔下的女性往往是因特定的生存环境,在心理和生理的交困中挣扎、堕落,最终成为一个个悲剧的载体。张爱玲以苍凉的个人生命体验不露声色地讲述普通人的故事,籍以展示她充满孤独感、悲剧感的人生经历。本文通过对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的分析,及对其生活经历的分析,试图解读张爱玲生命中的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作品正是借助文学表现人生,表现命运,才具有了永久不衰的魅力。而悲剧作品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更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提升人生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