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2004年6月第1版)将白居易《琵琶行》中“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翻酒污”释为“泼翻了酒被沾污”。“沾污”是什么意思呢?笔者查遍手头所有的工具书,均未见有“沾污”词条。是“玷污”的笔误吗?《现代汉语词典》对“玷污”的释义为“弄脏,比喻辱没”,现在我们一般用的是它的比喻义,例如“玷  相似文献   

2.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意采莲姑娘们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美丽的脸庞红得如荷花一般。在一片绿色、红色交映的荷塘里,分不清哪些是人,哪些是花,直到听见清脆的歌声从荷塘里传出来,才发觉她们已经荡着小船出来了。采莲曲@王昌龄!唐  相似文献   

3.
战争与和平     
《中文自修》2012,(Z1):116
战争,这个从一诞生就无比沉重的词语,就这么沉重地摆在我们面前,从未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带来战争的有简单至极的"生存至上",有无法避免的文化冲撞,更多的只是人类社会滚滚向前的无奈。但无论以何为出发点,战争的终点都充斥着惨淡的血色——是敌我已经无法区分的黯淡的血色,是亲者痛仇者亦痛的浓稠的血色。抛开这些不忍面对的血色吧,我们祈求的仅仅是和平而已。  相似文献   

4.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七绝圣手”王昌龄所写的这首《采莲曲》,文笔精巧,脍炙人口,构思独特,耐人寻味。全诗将采莲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其花人合一,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读后细品,令人叫绝。“荷叶罗裙一色裁”,是说罗裙与荷叶一色;“芙蓉向脸两边开”,是说荷花与笑脸颜色俱红,脸庞与荷花共美。这两句把颜色相同的事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采莲女的笑脸掩映于红荷之中,艳丽的荷花又向着少女的红颜开放;采莲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一体,人可与花媲美,花亦对人有情,相互映衬,花人合一,浑然难…  相似文献   

5.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相似文献   

6.
葱头 《小火炬》2008,(Z1):75-77
"纸花如雷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吗?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郑板  相似文献   

7.
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南北朝时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等,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都写过这类诗歌。下面我们撷取几首赏析。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主要写采莲姑娘的美丽容貌。亭亭玉立的碧绿荷叶和妙龄少女的绿色罗裙融为一体,娇嫩的荷花映衬着少女美丽的脸庞。荷叶和罗裙,荷花和面庞相互衬托,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一幅美妙和谐的图画。这里写采莲少女的衣着容貌,色彩鲜艳而不俗气,洋溢…  相似文献   

8.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的短篇小说《红罗裙》和《约会》为我们了解新移民女性的这种尴尬无言的生存境遇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23岁生日那天,认识苏。 初认识他,大伙儿一起唱歌,他点《在水一方》给我唱,说是他初恋的歌。我笑他“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不过现在有念旧之情的男人是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10.
动物戏言     
马戏团老虎:目电声雷成过去,兽王已拜石榴裙下;性乖气和看今天,屁股任凭朋友手摸。风景区猴子:游人来咱也来,门票他  相似文献   

11.
采莲曲     
译文: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  相似文献   

12.
吴海跃 《语文知识》2004,(10):35-36
《语知识》2004年第5期刊登了张从林老师的《漫话荷花诗》,中在谈到诗人托物言志往往“借荷花赞美女性的美丽形象”时举了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荷叶(此处误写作荷花)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中对前两句分析道:“这首诗用碧绿的荷叶比喻少女的罗裙轻盈飘逸,用绽开的荷花比喻少女的脸庞娇嫩美丽。”  相似文献   

13.
血色浪漫     
《高中生》2010,(31):22-22
《血色浪漫》简介都梁的小说《血色浪漫》讲述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奋斗故事。他们的父母曾是高官,他们曾是满怀激情的红卫兵战士。小说中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一种精神——执著地行走在路上。在青春年华中,他们都是在路上的行者,为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他们  相似文献   

14.
梵高与青藤     
我手中的裁纸刀也掉了。我哭起来,满脑子都是晕开的血色。  相似文献   

15.
三浦春马     
李悦 《音乐世界》2010,(9):70-71
三浦春马说《血色星期一~2nd Season~绝望之匣》是他作为“10代”最后的作品,这部作品中浓缩着他这两年来积累的一切,之前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中他都扮演的是“学生”《血色星期一~2nd Season~绝望之匣》中成长的高木藤丸也是他第一次“不是学生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相比起《血色黑金》,我更喜欢《血色将至》这个译名,不仅仅因为它像一句谶语。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Upton Sinclair1927年发表的小说《oil!》,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却为影片换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标题:《There will be blood》。名字取自《圣经》中  相似文献   

17.
我来推荐     
《血色黄昏》老鬼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价:25.00元 1987年,《血色黄昏》(第一版)的出版曾轰动海内外;10年后,《血色黄昏》修订本问世。错过阅读第一版的青年学生,正好可以看修订本。 这是一篇血和泪凝成的文字,是一段用青春和生命写就的历史。 作者(《青春之歌》作者杨沫的儿子)以自己为原型,用大胆泼辣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半是天使、半是魔鬼的主人公林胡的形象:他偏执、多疑、暴戾、好斗,却又刚毅、倔强、不媚俗、嫉恶如仇。全文语言刚劲粗砺,沉雄悍野,内蕴丰富深邃,人物形象鲜明,读罢令人慨叹、震…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选人教材的文本都是佳作,但为何学生阅读时却总感不少课文失却了血色?  相似文献   

19.
梵高与青藤     
我手中的裁纸刀也掉了。我哭起来,满脑子都是晕开的血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人     
有一种人,无论有没有刻意讨好你,跟你有没有特别投缘的话题,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吸引你的注意,不是大美人,也没有做什么想让你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但他们就是很讨你欢喜。可能是一点儿聪慧,加多点儿洒脱,再加一点儿不在乎,整体散发出来的性格很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