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丝》的诞生,是现代杂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五四运动的退潮导致了杂文作家的明显减少,许多作家很少或不写杂文。《语丝》的创刊,情形大为改观,大批作家重归或加入杂文创作队伍,他们以深厚的学养,通过对现实和传统的深刻洞察.持现代意义上的自觉批判态度使杂文在斗争中逐步发展为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使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语丝>的诞生,是现代杂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五四运动的退潮导致了杂文作家的明显减少,许多作家很少或不写杂文.<语丝>的创刊,情形大为改观,大批作家重归或加入杂文创作队伍,他们以深厚的学养,通过对现实和传统的深刻洞察,持现代意义上的自觉批判态度使杂文在斗争中逐步发展为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使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语丝体"散文是1920年代现代中国文学知识分子话语的成功实践.在新文化运动陷入低潮与知识分子思想阵营走向分化的"后五四"时期,语丝同人显示出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继续坚持,这一点直接决定了"语丝体"散文主体话语的抵抗色彩.周氏兄弟作为语丝领袖,源于<新青年>时期文学革命身份的认同,使他们的"语丝体"抵抗话语在社群同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成为集中表现.作为一种理性的拒绝与批判,"语丝体"散文的抵抗式话语在制胜论敌的同时,还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由启蒙主义者向个体言说者过渡的姿态,成为其寻找确认自我、呈现生命本真的通途,"语丝体"散文主体话语的意义功能与力量价值也因此更为丰厚深远,从而使之具备一定的超越性质.  相似文献   

4.
1949年至1976年的杂文创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次理论探讨,两次创作高潮和两次政治重创.三次理论探讨的核心都是杂文在新时代的合法性问题,其中第二次理论探讨是借引进"苏式小品文"以激活本土杂文创作.两次创作高潮的结果分别是"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参与杂文创作的主要作者或成为右派,或受到其他名目的政治迫害.整个"文革"十年,真正意义的杂文创作进入潜在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1949年至1976年的杂文创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次理论探讨,两次创作高潮和两次政治重创.三次理论探讨的核心都是杂文在新时代的合法性问题,其中第二次理论探讨是借引进"苏式小品文"以激活本土杂文创作.两次创作高潮的结果分别是"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参与杂文创作的主要作者或成为右派,或受到其他名目的政治迫害.整个"文革"十年,真正意义的杂文创作进入潜在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苏雪林除了通过《棘心》等作品展开对内的自我追问,还把批判的视角指向外部世界。她一方面在《语丝》上发表《在海船上》、《归途》等辛辣的杂文,对国人由内而外的种种劣根性进行了独到的刻画和尖锐的批判,另一方面则通过《生活周刊》上大量的时评写作来针砭社会时弊,呼吁社会改良。  相似文献   

7.
鲁迅杂文"形象化"的基本文体特征是议论的"曲张力";逻辑判断同审美判断统一、使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融合是鲁迅杂文的基本思维方式;比喻、趣味、主情、言志、想象等玉成和强化了杂文的"诗"性;鲁迅杂文的主要美学风格是"力之美"、冷峻、凝重、含蓄等;语言同这些艺术追求相统一;与外国作家和同时代作家比较显示出鲁迅杂文的独特艺术价值;现代传媒和特殊的文化环境与杂文的文体、艺术特点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夏衍、巴人、徐懋庸都是现代著名的左翼杂文作家.文章剖析了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十七年"左翼杂文作家的艰难转型,这种转型各有路径,显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语丝》周刊的发展过程中,川岛的贡献不应被忽视。他的价值不仅在《语丝》研究和鲁迅研究中,更在他的作品本身。论文通过对《语丝》的历史考察,梳理了川岛与《语丝》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川岛作品的基础上,肯定其开拓出的文章风格。它们既是面向个人的,也是面向社会的。在对社会人生艰难的思索与执著的叩问中,川岛保持了新鲜的视角,维护了单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经鲁迅推荐,柔石于1929年年初接手主编上海版《语丝》周刊.第5卷《语丝》周刊共出52期,其中1-26期为柔石主编.除鲁迅外,北京时期的语丝社成员已较少在《语丝》周刊上发表作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语丝》杂志在社会上的影响已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11.
《经史百家杂钞题语》是曾国藩改造桐城、中兴桐城之始。它师法《古文辞类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文选录的时空跨度与文体构架方面,曾国藩都表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扩宽了桐城堂庑。收录辞赋,超越方苞《古文约选》桎梏;垂爱骈文,突破姚鼐《古文辞类纂》樊篱;别树一帜,添增“叙记”与“典志”,使史传文与经世文纳人选编范畴。《经史百家杂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突破一宗唐宋的桐城派文统,使桐城古文从狭小胡同迈向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论说》可谓是中国古典论文写作理论之集大成者,篇中的许多观点对今天的学术论文写作有着非常丰富的指导价值。本文从弥纶群言与辨正然否、师心独见、时利而义贞与飞文敏以济辞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心雕龙·论说》对现代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是中国近代文坛上较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也是留日归国的作家中颇具争议的一位。也正因为留日的背景,他的散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日语借词。收集其发表在《语丝》上的散文中出现的中日同形词,采用量化统计的方式,辅以文献学和实证研究的手段可确定其散文中日语借词的数量及使用情况,以管窥周作人在中日词汇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密西根大学林顺夫教授曾撷取“透过梦之窗口”这一精巧比喻诠释了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文学梦”。从《庄子》到晏几道、苏轼、吴文英的词再到《红楼梦》,他的研究指出这些“文学梦”并非仅仅以实际的梦境经验为基础,而是将作家特殊的哲学思考付之于特定语境的再度创造。“文学梦”既包括“我思故我梦”的层次,也包括“我思。我梦”的内容。“梦之窗口”既是一种特殊的观物方式,又创造出一种新现实。  相似文献   

15.
申尚贤从贵州家乡远赴北平求学,眼界大开,以“寿生”为笔名,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发表大量的时评和小说,在北京大学的《风谣周刊》上发表多篇民间文学作品和论文,贵州生活的丰富素材、贵州大山赋予他的批判精神使这位20多岁的青年在文坛上骤然闪光。抗战爆发后回到家乡,贵州边缘的地理区位和边缘的文化、经济地位,又将这颗文坛新星抛到文学边缘。寿生的文学命运是那个时代贵州文学创作者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小学课本的新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经过改写的,作家以自己的改写实践着小学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化”,从而帮助儿童体认“国语”的美感,养成“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这是从根本上确立新文学的合法性;进入中学国语课本的新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从选目上能见出编选者对新文学文学观的遵从,包括对“语体文”的捍卫,对被奉为典范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隆重推荐;教材中大量地选入新文学作品,明显地有利于新文学作品的传播,同时也培植出学生新的“文学感觉”与“文学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民众文艺周刊>在邵飘萍的报刊改革下成为当时文学思潮和运动的历史记录,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参与了其编辑工作,并"通读"、"校阅"稿件至16期.鲁迅在<民众文艺周刊>发表杂文七篇,译文三篇,杂文内容包含称颂革命先驱,同情底层民众,抨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暴行和反动文人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并且有形象性、融理于情的文学特征.<民众文艺周刊>记录了鲁迅的抗争,也促成了鲁迅杂文思想和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余光中散文的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语言实践、幽默营造、乡愁抒写、文化追寻、现代体验等;但对其散文诗意的研究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散文的年代,此间具有宜于散文发展的文化生态.散文作者构成的结构性变化,社会生活的多样态呈现,读者市场的分层需求等,生成了90年代散文丰富的结构镜像.文学的智慧聚集于散文的园地,余秋雨和周涛应是90年代散文作家中,更具精神价值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20.
文言笔记小说和杂著是宋代话本小说题材的主要来源。题材的选择和加工由小说伎艺人承担,宋代的书会才人是否参与了话本的创作很值得怀疑。小说伎艺人既是话本的加工者又是演出者,一方面使得小说伎艺反映生活迅速、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又阻滞了小说伎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