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情系短松冈     
月光如水,夜风清清。白天的忧烦似乎远去,如烟思恋幽幽爬上了心头。他——苏轼,披上亡妻十多年他为他缝制的大衣,慢慢登上密州城楼。西南方,那千里之遥的短松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情系短松冈     
月光如水,夜风清清。白天的忧烦似乎远去,如烟思恋幽幽爬上了心头。他——苏轼,披上亡妻十多年前为他缝制的大衣,慢慢登上密州城楼。西南方,那千里之遥的短松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朦胧的密州月啊,今天为何是  相似文献   

3.
鉴赏古代诗词,少不了要掌握其表现手法。而在诸多表现手中,有一种并非罕见的“对写法”。顾名思义,对写法即写对方的手法。请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见人数版高三册《语文》)一词的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三句是从一个典故演化而来的。唐人孟棨《本事诗》载有一个传说: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的妻子孔氏死了,后来忽然从坟里出来,给张某题诗说:“欲知断肠处,明月照松冈。”由此可知,苏轼于此不是从自身运笔,而是写对方——妻子,通过写妻子的眷恋之情来曲折地反映诗人同样的情怀:你在明月照松冈之时柔肠寸断,“我”也哀思满怀啊!  相似文献   

4.
鉴赏古代诗词,少不了要掌握其表观手法。而在诸多表现手法中,有一种并非罕见的“对写法”。顾名思义,对写法即写对方的手法。请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见人教版高三册《语文》)一词的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这三句是从一个典故演化而来的,唐人孟棨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摇头不已的事情。比如,当你正为苏轼的《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感动得声音哽咽时,学生却用着一种不解的眼神望着你;当你正为杜甫闻官军收蓟南蓟北高兴得手舞足蹈时,学生却用着一种疑惑的眼神望着你。我们不禁摇头: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沉影响为基本依据,阐释了苏轼关于“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形而上“功业观”的实际内涵,重点论述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困顿中建立“平生功业”的成功范式。这个范式的本质特征蕴涵两个积极的层面;一是“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是苏轼建立“功业”的精神支撑点;二是主动地接近黄州人,适时地转移其生活方式,在与黄州人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实现其“平生功业”。同时向读者展示了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东坡居士形象。  相似文献   

7.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苏轼豪放派创始人的地位,于是“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晁无咎《复斋漫录》)、“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陆游语)等此类评价络绎不绝。当被东去的大江之水淘洗了双目之后,人们就容易失去对潺潺小溪、岩石滴水的应有关注。苏轼的词难道只是一味的“横放”吗?笔者以为实不其然,实际上,苏轼词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其诗词作品中常借西施以写西湖、咏美人、抒胸臆。摹写西湖时,突出了西湖晴雨相宜、自然秀丽的景色;吟咏美人时,勾勒出美人不染尘俗、遗世独立的姿容;抒发胸臆时,借“西子”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人生幽思和生命感悟。苏轼的“西子”书写是深入理解其人其作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9.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似文献   

10.
“扬长避短”是被经常采用的工作方法之一。然而,实践证明,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扬长避短”较之“扬长补短”明显存在着自己的“短”处。我们所从事的是人生最初级阶段的教育,幼儿各方面的定式还没形成。一个“避”字,往往在无意间,压抑甚至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仔细观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有的孩子能歌善舞却不守纪律;有的孩子守纪律但不愿同小朋友交往;有的孩子美术好而计算能力较差,等等。假如我们只是简单地采用“扬长避短”的教育方法,一味地利用孩子的“长”处,而回避其“短”处,那么,孩子的“短”处就不会得…  相似文献   

11.
诗与画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抒情写意的产物。“题画诗”是贯通于诗画之间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将原本独立的文字(诗)和形象(画)关联起来,以诗画一体的形式共同传递出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本文以“苏轼的题画诗”为探究对象,从其内容、意涵等方面,进一步展现苏轼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追求。以期从苏轼的题画诗中,深切...  相似文献   

12.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纭,但多与苏轼的本意不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苏轼所谓“才”,主要指作家内在道德素养和诗歌创作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以“学养”为核心的诗学批评概念,持此以衡量孟浩然的生活与诗作,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苏轼对盂浩然的评价,是深刻而客观的。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苏轼的心灵中。苏轼晚年遭贬儋耳时,“剧喜陶渊明,追和者几遍”;还说,“流转海外如逃空谷,既无与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李泽厚说苏轼塑造了超脱人世的陶潜形象,亦证明了苏轼“剧喜”陶渊明的程度。那么,陶渊明给予苏轼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结合苏轼一生行迹和其性格看,主导面应是积极的,尤其是陶渊明那种“固穷节”思想,对苏轼在儋耳“处穷”中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不断进取精神,产生了积极抗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李元洛的散文体现出对人文品格的自觉追求,反映出对民族、国家和人类殷切深沉的“当下关怀”与“终极关怀”,具体可作五个层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醉汉”对梢公苏轼和秦观乘船出游。杨柳夹岸,桃花蘸水,正是春色宜人的季节。两人在船上把酒临风,论诗衡文,其喜洋洋。苏轼偶一抬头,见岸边有一醉汉,骑着一头毛驴,迎面摇摇晃晃走来,嘴里似乎还在哼哼卿卿,那姿态实在让人好笑,苏轼用手一指吟出上联:”醉汉骑驴...  相似文献   

16.
宋代苏轼谓孟浩然“韵高而才短”,引起了后人很多或赞同或反对的议论,但这些评议大多没有对苏轼的论断与孟浩然的诗歌创作进行细致具体的分析,缺少应有的说服力。实际上,孟浩然的诗歌在题材、体裁、对偶与用典上均存在一些不容否定的不足,而这些不足与孟浩然诗歌的特点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十年生死两茫茫 ②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③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注 ]:①乙卯 :宋神宗熙宁八年 (10 75 )。②十年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 6 5 ) ,至作此词 ,正十年。③千里孤坟 :苏轼的妻子王弗葬于四川眉山 ,苏轼为官密州 (今山东诸城 ) ,故有“千里”之遥。【新读】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它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 75 ) ,时苏轼正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市 )知州任上。苏轼亡妻王…  相似文献   

18.
长句之“短”与短句之“长”──作文表达点滴芜湖县保丰乡小学陶良伟句子的长短有着不同的表达功能和效果.为优化作文教学、循序渐进地提高表达能力,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我认为宜提倡多写短句,少写长句。一、长句之“短”与短句之“长”出于表达需要,运用长句有时...  相似文献   

19.
全国地名中,有很多以“来苏”命名的。关于来苏的意义,自古以来说法不一。直至今日,很多以“来苏”命名的地方,多冠以苏轼游历过而得名。其实,这种解释过于牵强附会。在考证全国范围内,“来苏”地名的不同解释的基础上,考证苏轼平生游历各地的记载,最后得出来苏的本意是寄托人们一种美好的祝愿和企盼,后来才有“苏轼游历于此”的解释。但这种解释不仅仅是一种附会,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对苏氏兄弟的敬仰与爱戴。  相似文献   

20.
<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导入】必修四诗词单元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这两首词。苏轼身为豪放派代表,命运坎坷,一生不能展眉一笑。而最终他以豁达与洒脱,不仅赢得了朋友们的敬重,就连他的政敌,也对他由衷生出敬佩。今天,老师补充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