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方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总结几年教学认识,古诗文作品中弘扬的美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诵读”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强调了对于“诵读”的目标要求。从低学段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到较高学段的“诵读优秀诗文,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它们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对小学生的人文教育、语言文字学习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极大的熏陶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起点,是理解古诗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设计依据: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这一文化精髓的载体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诗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教学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态度、情绪、情感发展,以促使学生的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古诗文,苏轼的诗词是其重要的代表。文章通过分析苏轼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古诗文的情感熏陶中感受中华优秀的思想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及审美能力,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拥有健康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教学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背诵古典诗文,对于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大有益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文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古诗文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要达到让学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要求,就应该让学生走近古诗文,从语言着手,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美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触摸古诗文中的情感基调,同时在产生了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与古诗文进行情感对话。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读、思、悟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对于语文教育界最具意义的是:一、上世纪末,语文考试“标准化”试题终于遭到非议,而日趋淡出;二、是新世纪初,古诗文诵读重新得以肯定,且冠以“工程”加以倡导。“标准化”试题日趋淡出,古诗文诵读得以倡导,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其实是语言教育呼吁“返朴归真”之使然。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全国中语会会长刘国正先生也说过:“古诗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可见,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与爱好,乃是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反观当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下表是一个以“欣赏—领会—创造”为特色的“古诗诵读”的教学程序。其主旨是以“读”为核心,以“情”为主线,以“美”为衬托,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反复诵读,整体感悟,感受古诗文语言的优美,激发其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体现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浓厚底蕴。和其他现代文章一样,古诗文的教学也包含着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由于古诗文语言精练、语句简洁,历来备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在众多情感的教育中,古诗文特别适宜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教学在我们这样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它的地位是尤为重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无论从古诗文教学的模式还是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来看,都令人担忧。古诗文教学必需改革。由此,在结合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古诗文教学情境化”道路,主要通过四种基本教学模式来展现: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语言情境的创设。因此,可以说情境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方法,是一种以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吟诵入境迁移表象激活联想──古诗文审美教学三题曹云芳古诗文之美,美在意境,不论是抒情的,还是叙事的、议论的皆然。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因此,古诗文审美的关键即在于文学意境的审美。在古诗文教学中,教...  相似文献   

14.
陈嫱 《教师》2013,(3):57-59
笔者对海南省海南中学(以下简称“我校”)2004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入学一个月后,进行古诗文的兴趣等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对可能影响古诗文学习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了肯德尔相关分析。研究发现:95.92%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习很重要,但81.63%的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没有兴趣,认为学习古诗文重要仅与“古诗文是高考中必考的项目”(P=0.001)“为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P=0.001)有关。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因素为: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古诗文学习“背诵难”“语法难”“古诗文难以理解”“古诗文枯燥、无趣”呈负相关。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其实用性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为此,笔者通过摸索总结,得出古诗文教学“三有”原则,即有效、有趣、有益,并将之综合运用到古代诗文教学中。笔者对古诗文教学“三有”原则在课堂实践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证明了有效、有趣、有益原则分别都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并且还通过课本剧大赛等形式将“三有”原则由课堂延伸至课外,使古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5.
霍梦瑶 《成才之路》2023,(12):117-120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学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应从学科融合视角出发,将古诗文教学与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以及科学等课程进行融合,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打破学科间的边界,确保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使得“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等教育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与实现,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是指古代文人墨客书写的或关于情感、或关于山水、或关于个人信仰的诗歌散文,其对学生信仰的树立、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有着不可忽略的辅助作用。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弊端,以及针对古诗文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古诗文教育方略——唤醒教育。首先论述了古诗文的特点,然后论述了唤醒方略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付莎莉 《南昌教育》2009,(12):25-25
近几年,中国乃至所有有华人的国家和地区都掀起了一股“崇尚国学”的风潮。古诗文教学正在得到重视。作为教育者,应该明白通过古诗文的教学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教学?  相似文献   

18.
胡艳 《成才之路》2009,(36):42-42
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诵出层次,诵出韵味,诵出精神?我以为应抓住“四感”——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  相似文献   

19.
黄裕光 《广西教育》2007,(11B):26-26
“三味互鉴”教学法即是:以形鉴真、以文观意,以音弘言。“三味互鉴”教学法就是在具体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争取“形、文、音”与“真、意、言”诸般递次逐层深入的形神合一。掌握古人的诗词文句、诗中理趣,感而遂通,心领内隐神韵。具体地说,古诗文教学中可以“三味互鉴”、“三味齐参”,亦可一味专执,管中窥豹,得其真味。  相似文献   

20.
教学古诗文,固然离不开阅读的认知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但阅读的教育功能,在古诗文教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强调古诗文的“文化载体性能”,把古诗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一个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这一文化基础,可以成为每个学生良好的“精神的底子”,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所选的古诗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作品。在教学中,那些陈腐的旧质必将于批判中被淘汰,而属于精魂的东西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闪耀光彩,使中国的现代文化、现代教育显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质。在古诗文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