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擦分静摩擦(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滑动摩擦(物体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和滚动摩擦(物体间发生相对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因而摩擦力相应地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2.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  相似文献   

3.
<正>共点力平衡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基本内容,学习本章内容,要弄清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弄清滑动摩擦、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对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要重点做好物体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平衡条件解决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区别 中学课本上谈到的摩擦有三种: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分别对应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而滚动摩擦没有“滚动摩擦力”这个概念,这是为什么?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5.
浅谈摩擦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靠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行进的;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洗衣机洗衣时转动使衣服和水产生摩擦;手拿物品时手和物品产生摩擦,吃东西时牙齿和食物发生摩擦;甚至,鱼儿在水中游也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只要物体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都会产生摩擦力.  相似文献   

6.
仲伟东 《物理教师》2006,27(6):60-60
第2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第3题: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面相接触,现有另一质量与A相同,半径为r的较细圆柱B,用手扶着圆柱A,将B放在A的上面,并使之与墙面相接触,如图1所示,然后放手.已知圆柱A与地面的静摩擦因数为0.20,两圆柱之间的静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时会产生认识误解,但只要围绕演示实验,讲清摩擦力产生的四个条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学生会正确认识摩擦力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基本都会感觉到摩擦力相关概念多且难理解,从一开始,摩擦力的受力分析就涉及:摩擦力有无的判定,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的判定,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再到定量的分析: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摩擦力做功的求解.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摩擦力及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时会产生认识误解,但只要围绕演示实验,讲清摩擦力产生的四个条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学生会正确认识摩擦力的。  相似文献   

10.
王静 《考试周刊》2014,(82):149-150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在曲线运动中,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是必修二第五章学习的难点。本文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变以往口头阐述,用图示的方法解释说明,以解除学习困惑。  相似文献   

11.
摩擦力知识常常与其它物理知识综合构成综合题,如果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没有学好,是不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综合题的.同学们在摩擦力的复习中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一、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小计算方法的不同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即可由公式f=μN计算,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正压力N有关,但静摩擦  相似文献   

12.
题目(第1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质量为m1、倾角为θ的斜劈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斜劈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2的薄物块,薄物块面积较大的侧面与斜劈的斜面贴合,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与斜劈间的最图l大静摩擦因数为μs,斜劈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μk.如果对  相似文献   

13.
徐建年 《物理教师》2009,30(12):56-56
题.(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5题)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带薄挡板P的木板,静止在水平的地面上,设木板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因数相等,皆为肛.质量为m的人从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开始相对于地面匀加速地向前走向另一端,到达另一端时便骤然抓住挡板P而停在木板上.已知人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因数足够大,人在木板上不滑动.同:在什么条件下,最后可使木板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其值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14.
郭战营 《物理教师》2011,(10):10-12
摩擦力概念历来都是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摩擦力概念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其次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突破这些难点,结合具体例子详细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力的方向,以及摩擦力的大小等与摩擦力概念紧密关联的问题的方法,为物理概念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浅析摩擦力     
摩擦力是三种基本性质的力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更清楚的认识摩擦力,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别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中原  朱敏 《物理教师》2010,31(8):51-53
大家知道要产生摩擦力应具备3个条件:(1)要有接触、有弹力;(2)接触面要粗糙;(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根据第3个条件摩擦力又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要有摩擦力的存在,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  相似文献   

17.
通常我们在各种资料中看到的峰擦因数(包括静摩擦因数μ0和动摩擦因数μ)大都是小于1的,于是有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因数总是小于1.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下面从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摩擦产生的机理这两个角度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李磊 《物理教师》2010,31(9):11-12
两个接触物体将发生相对滑动却没能发生相对滑动,称之为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如果有相对运动趋势产生,那么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9.
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因数(包括静摩擦因数μ0和动摩擦因数μ)总是小于1,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运动质点相对于固定坐标系和活动坐标系的位矢、速度及加速度的分析,得出了科里奥利加速度的表达式.由该表达式分析了科里奥利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科里奥利加速度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