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未免就太失之偏颇了。虽然这些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但绝不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本身。正如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并不…  相似文献   

2.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虽年代久远,却香如陈酒。新课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4.
李翠 《现代语文》2008,(2):39-4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也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中学文言文阅读应该怎么去教。  相似文献   

5.
沈黎近 《考试周刊》2013,(76):24-2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侧重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金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部分,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中写道:“高中阶段,……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经过在实践中的反复体味,我觉得“浅易文言文”这个概念,实在不好理解,不易把握。“浅易文言文”,显然是划分文言文得出的种概念。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和范围。那么“浅易文言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内涵博大精深。但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汉语距离较大,学生初学文言文在语言理解上困难很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同时在“评价建议”中指出 :“文言文阅读是对古代汉语书面语言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评价学生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应立足于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 ,并通过对原文的记诵积累考察其语感能力。”可见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教学千法读为本郑晓龙张茂娥文言文教学同现代文学教学比起来,说不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阅读而言,文言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养成同样是以较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积累为基础,以文言词法、句...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文阅读是最新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内容之一。《考试大纲》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浅易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鉴赏两方面内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的考查以中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考  相似文献   

11.
三、文言文阅读“言”“文”并重 ,命题材料由课内渐趋课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 2 0 0 2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命题坚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总原则。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 ,大多数初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或…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言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我认为那不一定.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文言文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关键,是突破词汇和句法障碍。那么,怎样才能讲解好文言词汇和句法呢?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周祖谟先生指出,“现代语是通晓古代语的一个关键”,“不知今就不能知古”。基于此,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利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此相适应,中学语文教材一百九十篇基本篇目中,造入了占四分之一强的文言文.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它虽然对“教什么”这一点作了规定,可是“怎么教”这个问题还得由运用教材的人——教师去解决.培养中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文言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的重要内容。研究中考文言文命题趋势与特点,把握文言文命题的方向,便于考生制订复习对策,提高复习效率,进而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考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和能否凭借注释、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考查对语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以上说明可以看出,阅读文言文以“浅易”为主,考查重在“理解大意”,而对文言语法、句法不做要求。【考查目标】1.顺畅朗读,断句停顿。2.…  相似文献   

18.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所考的文言文是“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但是,文言文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学生除了课堂已经没有使用文言文氛围和环境;因而,文言文可能虽“浅”,但对众多的高中生来说却不“易”。这就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一、分析传统教学法利弊,提出问题教学必要性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视基础,主要是老师对文言文的范文教学多是运用分析讲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必须使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了“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阅读一切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仅仅能读懂高  相似文献   

20.
考纲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然而,读懂文言文的关键,是对文中词义的正确理解。因为阅读文言文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障碍,这个障碍不扫除,是达不到读懂文言文这一目的的。所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对文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