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苑教育》2012,(21):96-96
(三)龙兴寺有个老僧重撰和尚,是天台九祖荆溪湛然的再传弟子,佛缘高深,柳宗元与他谈禅论道,诗文唱和,略遣悲伤。他宦海失舵,人生失意,理想破灭,精神极度苦闷。每天面对青灯梵呗,孤山古寺,枯藤老树,渐渐感到心游云外,影从灵动,身形羽化而登仙。他在佛乐声中,写了一篇《惩咎赋》,历数自己“处卑污以阖世,求大中之所宜”,立志救...  相似文献   

2.
《学苑教育》2012,(19):96-96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命运,与残疾皇帝唐顺宗李诵的不幸命运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学苑教育》2012,(18):96-96
(一)唐朝都城长安著名的朱雀大街旁边,有座轻尘纷飞的崇业坊,坊里有座同样著名的玄都观,观里的道士种植了很多桃树。每到初春时节,烂漫桃花姹紫嫣红,宛若美人,引得蜂蝶翻飞,也引得一群群长安市民,如蜂蝶一般,络绎不绝前来踏春赏花。  相似文献   

4.
《学苑教育》2012,(23):96-96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播州刺史。柳宗元听到刘禹锡被贬播州,凄然泪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刘禹锡,他说:播州不是人住的地方,梦得还有白发老母相随,“吾不忍梦得之穷”,于是“请于朝”,愿将自己所去的较近的柳州与刘禹锡交换,“虽重得罪,死不恨。”刘禹锡随后改任连州刺史。  相似文献   

5.
《学苑教育》2012,(24):96-96
对连州山水的热爱,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而海阳湖的独异风景,更令他流连忘返。他修葺湖上亭榭,疏凿岸边溪壑,发掘名胜蕴涵,并为之重新命名,如切云亭、玄览亭、云英潭、飞练瀑、棼丝瀑……著名的《海阳十咏》,即是对环湖十大风景的歌咏——“波摇杏梁日,松韵碧窗风。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切云亭》:“香风逼人度,幽花覆水开。  相似文献   

6.
《学苑教育》2012,(22):96-96
(四)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生于浙江嘉兴,祖先为匈奴族,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其父刘绪为避“安史之乱”,寓居嘉兴。刘禹锡在嘉兴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岁来到京城长安,22岁与柳宗元一起同科进士及第,  相似文献   

7.
8.
王叔文改革,八司马被贬。其中,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还有他的至交刘禹锡。两人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有共同的爱好——写诗为文;有共同的抱负——济苍生,安社稷;有共同的思想——革新图强;有共同的经历——参与改革,且同为中坚力量;有共同的政治命运——正当  相似文献   

9.
一场导致天下分崩离析的残酷战争,使无数人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然而,有一个人却冒着战争的滚滚硝烟,乘势而起,青云直上,并最终成为封疆大吏。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天,离京赴江宁的。著名诗人岑参写诗相送:“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他也以诗作答:“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似乎彼此都有些伤感。途经东都洛阳,著名诗人李颀、綦毋潜在白马寺为他饯行,吟诗送别。李颀诗云:“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  相似文献   

11.
12.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唐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祖父乃唐高宗时期的名将高侃,父高崇文官终韶州(今广东曲江)长史。高适早年随父亲旅居岭南。高崇文后来病死任所,年少失怙的高适回到中原,客居梁宋之间。《新唐书·高适传》记载:"适尚节义,诸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缙绅所推。"  相似文献   

13.
《学苑教育》2012,(10):96-96
天宝三年(744年),落拓江湖的高适,与名震遐迩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聚大梁,即汴州,同登吹台,慷慨怀古,凛然高歌。这就是在文学史上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的"吹台高会"。  相似文献   

14.
唐玄宗错杀了封、高两人,致使军无良将,潼关空虚。名将郭子仪、李光弼此际正率军鏖战中原,玄宗无将可用,只好命令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担任兵马副元帅,镇守潼关。哥舒翰能征善战,勇冠三军,一直是镇守西北边陲的名将,却又嗜酒如命,沉湎声色,且罹患风疾瘫痪在床已有十个月之久。他起初不愿出山,但君命难违,只好被人抬着来到潼关。  相似文献   

15.
《学苑教育》2012,(14):96-96
在所有绮丽传说中,最动人的是关于芙蓉的故事。“芙蓉不及美人状,水殿风来翠珠香”——诗里的芙蓉,据说就是指昌龄的夫人穆芙蓉。她是昌龄的老师穆云深先生之女,贤淑端丽,知书达理,陪伴诗人度过了许多颠沛流离的岁月。在江宁府邸,夫妻两人悉心培植了一株木芙蓉。芙蓉长高了,芙蓉夫人却去世了。在贬往龙标的艰涩日子里,王昌龄把木芙蓉连根...  相似文献   

16.
萧含 《学苑教育》2012,(15):96-96
"安史之乱"导致的天下动荡,改变了许多天才的命运。李白挈妇将雏,到江南避祸去了;王维成了叛军的俘虏,被迫接受伪职,差点丢掉性命,从此万念俱灰,心游天外;杜甫带着全家逃往羌村避难,然后只身一人前往灵武追随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押至长安,八个月后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为左拾遗;最悲惨的是王昌龄,命丧一个卑劣的刺史之手;  相似文献   

17.
《学苑教育》2012,(16):96-96
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是盛唐诗坛上的两大华彩乐章。田园诗人的天籁雅音,边塞诗人的黄钟大吕,构成了那个繁华富丽时代的二重奏。田园诗人们赞美祖国河山的明净秀美,边塞诗人们歌唱豪迈壮烈的征战生涯。他们记述严峻残酷的战争场面,描绘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展示戍边将士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出了震撼人心的瑰丽画卷。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和柳宗元同为中唐杰出的文学家,相似的贬谪经历使他们拥有悲苦、愤懑和坚贞执着的共同心理。然而,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又使得他们的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人格精神及贬谪心态呈现出迥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韩愈与刘禹锡、柳宗元等对永贞革新认识的异同实与中唐社会思潮、文学思潮和政治背景密切相关。他们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许多见解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在实现政治理想方式上,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首先,对“道”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解释:韩愈所谓“道”专指儒家仁义之道,而刘柳的“道”亦兼括佛道。其次,刘柳更相信“人为”的力量,认为人胜于天;韩愈则认为人类乃残害天地万物之祸首,认为天胜于人。韩愈重视儒家政治理想和儒家人格标准的完美结合,刘柳则重在“势”字,主张顺应时势,不惮改作。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恩德布施四面八方,深大无量,不可胜言。王维的母亲崔氏,在他幼年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普寂禅师30余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向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