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语文课堂不能缺少书声琅琅,只有在大量的诵读中才能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因此,教师不仅要处理好讲读的关系,还要交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培养语感.适当地采用多种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杨霞 《考试周刊》2012,(10):27-28
朗读作为一种语文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它是教材的需要,也是语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运用图画、迁移体验、配乐表演等激发学生朗读的浓浓兴趣,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朗读为先,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朗读中,培养同学们的语感和对句子的理解,同时在潜移默化当中掌握注音与字词,重点理解句子与段落概念,同时在朗读中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体会写作背景,获得对文章的初步感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分层次的朗读教学法,达到语文知识能力与情感的提升,教师作为引导,发挥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语文公开课里,虽然形成上学参与的机会不少,诸如:朗读,回答,找出并鉴赏自己认为优美的名段。但总给人温温吞吞的感觉,总是等不来沸腾的那一刻。笔者坚持认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温开水一样,应该让语文课沸腾一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朗读,作为新课标要求加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元素之一,有着它本身独特的魅力,一篇优美的、意义深刻的文章,它给人的启迪不仅仅存在于教师对它进行的文本解读,通过朗读能够更加深入发掘其潜在魅力和影响。教师更应该引领、鼓励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启发学生,让语文课充满灵性,散发出其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马永钢 《陕西教育》2007,(11):25-2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目睹了朗读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导致农村小学生朗读水平较差。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都能真正读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都能真正读起来呢?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两千多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语文教学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朗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能促进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范读感染学生,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要依据不同形式的朗读作用引领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0.
<正>一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它那无限的深情、无尽的意蕴,引人入胜,耐人回味。然而,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经过精心梳理,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关注以下几点。一、关注别致新颖的开头如何导入新课,对于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是几种导入新课的技巧:1.谈话导入新课。运用谈话法导入新课,具有直接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不知不觉地走进教材,会给学生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邱彩英 《中学文科》2006,(12):56-56
每次听课回来,我总觉得缺点什么。仔细回味,才发现有部分教师在上课时都犯了一个通病:读得太少,讲得太多,以讲代读的现象十分严重。没有个性化的朗读,学生就无法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学生的理解脱离了文本,就无法“浸润”到文中,达到与文中人、文中情交流的效果。如何进行朗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和生康 《甘肃教育》2011,(13):87-87
“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越来越不知道语文课该怎么上了。是思想落伍、方法老化,知识结构赶不上时代,还是我们的学生对语文根本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从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文本朗读的缺失,对此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了解背景,读出情感;第二,范读指导,读出激情;第三,大胆想象,读出意境;第四,学生互评,读出兴趣。若能从以上四个方面综合训练,上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目前文本朗读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直接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孙巧云 《教育》2011,(6):50-51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感培养,语感培养离不开朗读教学,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小视。朗读可以让学生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好习惯,从而达到"出口成章"和"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因而很想就“语文教学与素质培养”这个话题,结合自己十多年从事语文教研教改的实际谈几点意见。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要实现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善观察、勤思维、会表达、能应用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单纯培养一些满腹经纶又毫无主见的“书袋子”。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并以此为突破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在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一、文本的朗读被弱化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动作的过程,朗读是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可加深对丈章的理解,可更好地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我国古代学者甚至认为“书不可不成诵。”而所谓“成诵”,也就是熟练的朗渎和背诵,他们主张:书必须熟读到“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的程度,才能有所得。  相似文献   

17.
李阳 《辽宁教育》2004,(6):39-42
识字与写字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起点,作为阅读与写作共同的基础,从来都是不可分的。一个字,光认识了,还不能算真正掌握了,只有会写了,才是完全学会了。什么叫会写呢?就是以往的大纲、现在的课标所要求的书写“规范”、“正确”,即按照一定的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规则写字,不写错字、别字。从调查的结果看,家长们对此都比较乐观,大约7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把字写规范,写正确。也就是说,多数孩子能达到写字教学卜的基本要求。这也许与多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加强朗读技巧指导,提供朗读经典示范,注重朗读情境创设,搭建朗读理解桥梁,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何红 《内蒙古教育》2009,(20):31-32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沉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细细揣摩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韵味十足。嚼之,眼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解开我从教11年来的最大困惑: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总觉语文课越上越难上,越上越不会上了。课上抓了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20.
朗读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可以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