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剑 《语文天地》2011,(12):37-37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就拿近两年江苏语文高考卷为例,2010年的江苏语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就是为适应生活而服务的,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的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空间有多广阔,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宽广。因此,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当作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使语文教学生活化。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谢模祥在他的《大语文教学论》一文中指出:“加强语文与各门功课的合作,使他们互相融合”;“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如果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停留在课本上,就会造成学习资源枯乏,学习方式单一。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各个领域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从"大语文"的角度来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才是真正广阔而丰厚的"大语文"天地。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语文学习不能只依赖于课本,而应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丰富潜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许多学科不可比拟的。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美国语言学家华特·B·华斯涅斯说得好:“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言时时处处存在于生活之中,我们每个个体实际上生活在一个广阔无边的语言网络之中。反言之,离开了人的生活就没有语言活动,正是丰富的生活积淀才使人们获得了对言语形式的敏感和内化。语言的无处不在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支持。语文的开放性内涵极其广博,可以从多个视角考察。首先,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小世界浓缩了社会大世界。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所谓生活化课堂就是知识与生活、学习与生活、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诸般滋味,在生活的广阔世界中感受到"大语文"的无穷魅力,从而学好语文,将语文的外延充分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0.
叶东娣 《学苑教育》2012,(18):37-37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立足课堂教学资源——即使是教学内容,也大有社会生活因素,也要着眼课外教学活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给语文学习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切断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是不可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整合。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陈素珍 《考试周刊》2013,(52):33-34
<正>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语文学习是最复杂最富弹性的,它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  相似文献   

13.
正冰心曾说过:语文是所有学科之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不信,你看,街角、商店、标语……的确,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大到世界宣言、联合公报,小到据理力争、窃窃私语。可以说,生活是语文的起点,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生活有到宽,语文就有多大。我们教语文其实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生活中,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它表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即消除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将教师从课本世界、课堂世界里解放出来,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表达了语文学习具有开放的特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渠道应是打通的.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的天地异常广阔,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的电视,也是我们语文学习者不能忽视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重这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学习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轻松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孕育着语文。可以这样说,生活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方显得有生气,有灵气,有活气。冲破"教室的四壁",引入生活的活水,多想办法,多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就会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教与学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扩展语文的学习内容,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育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生活同在,学习语文的天地很广阔。在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9.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学语文,让语文更增生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目标。链接生活,激活生活体验是阅读情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掌握阅读教学与生活链接的最佳切入点和最佳途径,架起生活与文本的桥梁,引起学生与文本和作者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内容,时时都有语文学习的机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捕捉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如何挖掘语文知识的生活内涵,如何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